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拜读李德顺同志《探讨价值与真理关系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受益非浅,感谢他不吝赐教。现愿意就价值的理论依据问题,再次阐明己见,以深化认识。1.以“使用价值”作为哲学的“价值”(“普遍价值”或曰“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内涵,在马恩著作中找不到任何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价值观初探赵守运,邵希梅(阜新矿院社科部)邓小平同志曾引用过一句民谚:“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就有人认为“猫论”或“实惠论”是他的价值观。其实这不是科学的概括,全面研究他的思想就会发现,“一切为人民”是他终身不渝的价值追求,无论...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关哲学的“价值”(即“普遍价值”)的论文、专著甚至教科书一般都把“价值”界定为“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一切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东西”、“表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等等。这些流行的观点,是以错误地引证马克思的论述为理论根据,实践上是有害的。笔者认为,普遍价值是指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贡献,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质是反映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本质特性是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