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微观基础出发,对主导产业选择进行研究,认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具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而衡量和判别区域主导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需要运用一个新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经济增加值(EVA).继而运用EVA对陕西省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工具,试图揭示股权分置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理。在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后,论证由于控制权的分裂,使得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最后结合中国股市发展的特殊历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惯例演化的角度,遵循"从企业到产业"的逻辑,对区域重点产业进行研究.在竞争性市场中,惯例是企业非常关键的一类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存续,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根植于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的高绩效惯例.强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的高绩效惯例.当具有强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通过频数效应在一个区域内越来越多时,区域重点产业就基本形成了.在此理论基础上,选择两个指标对区域重点产业进行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作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次产业的划分与第三产业的质与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明确三次产业分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第三产业的分类,指出第三产业应该具体划分为四大类部门。然后运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分别论述了这四大类部门的性质。最后,对第三产业劳动创造的价值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此形势下,技术转移不能仍然满足于简单地推进科技成果转让,而是要加速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对现有技术转移资源进行整合.以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指出在构建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过程中,需要确保"政、产、学、研"四者的有效结合、完善跨区域技术转移信息平台的全面建设、推动技术转移中介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第一,忽视产业的微观基础。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人们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研究中形成并确立的,它从一开始就直接将研究焦点对准"产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忽视了(主导)产业的微观基础,"就产业论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