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幼儿乐观品格是幼儿对事态抱有正向期待的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精神与行动。培养幼儿乐观品格,有助于幼儿取得成就、获得幸福、增厚德行。作为一种深入内心的积极心境,幼儿乐观品格由里及表的由乐观信念与意志、乐观认知与思维、乐观情绪与行为三层要素构成。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乐观品格发展于“基阶”以守护幼儿纯质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适应于环境;“进阶”以培养幼儿理性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能应对问题;“高阶”以发展幼儿通达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可掌控自我内心。为培育幼儿乐观品格应坚持缺一不可、共同发力的三路一“道”:强化乐观行动力,培养幼儿积极投入的行为习惯;优化乐观解释力,发展幼儿正向认知的思维模式;深化乐观信念力,提高幼儿自信掌控的心理动能。  相似文献   
2.
儿童品格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性伦理学以“德性”为研究主旨,以“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 人”为核心议题,以“人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为理论旨归,重视德性的内在价值和实践品性、人的完整性以及生活的公共性,对 儿童品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德性伦理学”的视角,儿童品格教育以立足品格的内在价值培育具有实践品性的 “好品格”、成就完整的“好人”、创造共同的“好生活”为价值诉求。为此,品格教育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重塑教师对品格 的价值观念,以弘扬品格的内在价值;第二,立足于实践活动,以彰显品格的实践品性;第三,打破品格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以促进儿童的优良品格在不同时间和场域中的完整性;第四,重视公共品格教育,以培育关心集体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马赛克方法是儿童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隐喻是认识和理解马赛克方法的重要方式。运用隐喻分析的方式对马赛克方法 进行解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中共有41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来源域包括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人类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 标域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资料、研究过程三种类型。隐喻在克拉克建构马赛克方法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命名功能、认知功能与文 化功能。“融合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研究方式”的本质统一于马赛克的意象之中,从而形成克拉克研究方法论的系统合理的证 成逻辑,也为我们思考当今教育问题提供了经典的证成思路。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培养需求与实践基地的增速差异使实践难以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保 障,导致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受到挑战。虚拟仿真技术因其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与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这 一核心诉求高度契合。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该诉求需要构建“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基于实验平台 优势发挥的‘T-S-P’培养模式创新”“扩展培养模式效力的共同体的建立”这一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勇敢作为儿童的必备品格之一,对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过“历史掠影”,我们发现勇敢具有中 性的勇、道德的勇、道德勇气三层含义。通过“地理定位”,我们认为幼儿勇敢品格是勇敢这种基础品格中的初级阶段,其培养 目标应该是重点实践中性的勇,初步体验道德的勇,简单了解道德勇气,幼儿勇敢品格与信任、自律、坚忍三种品格相互关联。 通过“样貌描摹”,我们将幼儿勇敢品格阐释为幼儿为了做自己知道是正确的事情,克服对困难、疼痛、危险等的本能恐惧的精 神和行动;幼儿勇敢品格的结构是恐惧、目的和行动的交叉;幼儿勇敢品格包括身体勇敢、心理勇敢和道德勇敢三种类型,并表 现为具体的若干发展目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议幼儿勇敢品格的培育可以从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采用适宜的教育方式, 以及避免勇敢的教育误区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托育服务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有利于把握其内在演化规律,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政策经历了发端与断裂、重构与转向、发展与深化三个阶段的变迁历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结构观和历史观梳理建国七十 余年以来托育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分析政策背景、相关变量、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如何影响政策的发生、发展和变迁。未来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可探索“托幼一体化”的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体系,完善托育服务综 合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责任教育为幼儿的道德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幼儿认识和建构自我,并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幼儿责任品格是对幼儿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促使幼儿将外部规约转为内部自我规定的社会性、实践性品格。依据分析发现,责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结构要素,其相互关系表现为,责任行为是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外显形式,责任认知是责任行为的基础,责任情感是责任行为的内在动力。据此,幼儿责任教育应以自由的责任行为为先决条件;以可感的责任认知为重要方式;以积极的责任情感为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8.
友善是儿童必备的道德品格,对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友善的词源、对象及其当代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幼儿友善是出于内心的善意而表现出的与人、与自然亲近友好的态度及其行动。基于道德心理结构,幼儿友善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四个心理成分。依据友善的行为过程,四个心理成分可被整合为认知、情境和行动三个要素。幼儿友善在对象延展机制上表现为以自爱为起点,以友爱为核心,以友善为扩展。幼儿时期的价值观学习在个体终身价值观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先天的道德本能以及幼儿社会交往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幼儿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幼儿友善价值观教育应在对话教育中增强友善认知,在关系体验中激发友善情感,在问题情境中磨砺友善意志,在一日生活中践行友善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