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概念有密切关系,“意境”一词本就源自佛学,如从“净土境界”、“诸天种种境界”、“了知境界,如幻如梦”等佛家用语中,即可觅见这种关系的踪迹。但佛学、进而是禅学,与“意境”理论究竟有何内在的联系?抑或应怎样准确理解“意境”?这是大可探讨的论题。分析解释“意境”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是从古典文论或诗论引发而来,结合作品扣幽探微,得出的大致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主客体统一”等看法。然而,“情景交融”实为极一般的现象,中西方各门艺术中  相似文献   
2.
电影《南京!南京!》上映后票房成绩斐然,而引起的争议也颇多。日前,上海大学影视与文学创作批评中心邀请了几位学者以及《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虽然几经起落,但始终呈现出明显的教化意味与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导向,其电影美学形态演化在体现现实复杂性的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的国家意志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丹元 《社会科学》2005,(1):112-118
元明之际,中国艺术思维虽承前朝而来,仍受到宋儒的影响,但元蒙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冲击,反而促成了将艺术思维引向民间.至明代,民间色素进一步对"理"与"情"作出重注,祝枝山、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更是大胆地解构着儒家道统,明代民歌,尤其是情歌,可谓彻底摆脱了礼法之定规,为激活艺术思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淀,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一套全新而完整的美学体系,只是翻译或照搬西方理论,所以目前的中西美学比较实际上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比较”。本文认为,以大文化为背景,用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活力的命题与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以及对中西美学中“意”与“真”的含义、用语、价值判断等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儒道佛不仅可与现代美学对话,而且其理性主义、强调自由本质、当下直了等又对精神分析学、维特根斯坦的美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有所补益。对此作更深层的开掘和全面的译介,则中西互补,将使人类的思维系统变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导向可能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形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而又有力的中国声音;二是加强并深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三是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并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四是放大红色基因,积极弘扬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中国的类型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灾难片、伦理片、科幻片、武侠与现代打斗片中会出现新的调整或重塑。与此同时,在类型电影的微调和变化中,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所营造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穿越”类型的新的叙事手法和网络传播、网评等,也可能会带来各种新的融合的机遇和弊端。因此,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的创作,出现了与新时期文学头几年之作品迥然有别的气象。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存在主义哲学观念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等杂揉在一起,成了具有超越意识的心灵的物化形态。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当代观念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对旧的审美规范本身产生了怀疑。很显然,近几年来的现代主义倾向,与不久前的“理论热”、“文化热”有着内在联缀。例如,在小说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国纪录片中的文化思考 ,无疑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极富现实意义的话题。然而 ,近10年来 ,随着影视文化的迅速发展 ,在运用影视术语中的混乱与不规范 ,使得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不仅使观众、读者对纪实性、纪录片的概念变得模糊 ,而且对纪录片本身的文化思考也不无影响 ,本文试从辨析概念入手 ,对近几年来中国纪录片中的文化思考作客观的评议和再思考。一、关于纪实性、纪实化与纪录片纪实性与纪录片本应是一目了然的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但如今常在报刊杂志 ,乃至有关影视理论的书籍中可看到对纪实性、纪实化、纪实性影视片的含义不清的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影视研究领域中“影视美学”愈益为人们所重视。与之相类的还有诸如“影视文化”、“影视传播”、“影视语言”等等,这类命题本身就带有宏观研究性质,但同时也因之而带来了许多新的疑惑。如影、视合称是一种什么概念?能否将电影、电视放在一起作整体讨论?如何界定和阐释影视艺术的异同及其规律性?凡此种种都可写出专论,且都有自己特殊的理论、语境和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影视美学”方兴未艾,本文拟就此命题的一些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期求得影、视理论界同仁的指教与共识。一、关于“影视美学”的范畴及其内涵影视美学…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以生殖健康为内容的电视"谈话"节目开始播出,到2004年号称"中国第一档深夜性电视节目"的<面罩>夭折,再到今天电视性教育栏目开始呈现娱乐化倾向,在这个过程中透露出当下都市人性观念的变化.参与都市人的性观念探讨,抑制露骨、低俗的所谓"性趣"卖弄,科学阐释,正面回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是当下电视"谈话"节目人文关怀的重点之一,同时,它也必将为电视"谈话"节目拓宽新的天地,融入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