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传统知识分子。其性格特征和心智结构更偏重于传统,现代观念只是他解读和接受传统的一种独特方式。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使得其爱国思想独具特色。“良心”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格、气节等思想是其爱国思想的基础。其群体意识由“人群”观向“人民”观的巨大飞跃,以及爱群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其爱国思想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2.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3.
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理论 ,总是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同时又能回到实践 ,指导实践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任顺元先生的《导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便是这样的著作。任先生对现实问题的真切把握及其理论思考的谨慎和深入 ,为其建构较为系统的导学论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也使得该著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出的系统的理论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前瞻性。该著认为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导学论之所以出现在当代 ,是因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即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  相似文献   
4.
西方审美文化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大致以1840年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1840年前较为微弱,1840年后则不断地增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审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一些受到西方美学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艺术家,同时又是诗学家或诗人,他们纷纷自觉地以审美眼光观照诗歌,或者从审美视角进入诗歌现象,对古今中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或者以自觉的审美意识来创作诗歌。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现代诗学家或者直接引入西方美学范畴,或者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对中国传统的诗学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基础的形成正是中国现代诗学家们在西方美学思想启迪之下,对中国传统诗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1,3(2):72-76
本文论证了50年代中国格律诗理论的基础及其理论内涵,认为它继承了新月派、中国新诗派对格律诗的可贵探索,体现了当时的诗歌理论家对于诗创作实践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相似文献   
7.
“艳词”与“小词”、“本色”与“诗化”是北宋词学观的两对最主要的理论范畴 ,前一对范畴体现了北宋文人对词之体性与价值的误读 ,后一对范畴则是北宋中后期对词的本体误读的结果。北宋词学及其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导源于他们那种建构在误读的基础上的词学观 ,而此种词学观念的深层根源则是当时以复归的儒家文化为价值指向的士人人格与主体精神的冲突。对这种深层文化根源的追寻与观照对于准确把握北宋词和词学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9.
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但这种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只是其表,"志士失职而志不平"和杜鹃啼血似的慷慨悲壮才是稼轩典故意象蕴涵的内美本质。典故意象之大量运用对稼轩词的主导美学特质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内容上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形式上的"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征。3.对其用典之词既慷慨悲壮又含蓄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彻底否定中国传统诗歌,弃置中国传统诗歌的一切审美原则,使得胡适等初期白话诗人的新诗理论先天性缺养。《少年中国》在重新审视传统的基础上,不但找到了胡适理论模式的缺陷及其症结所在,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纠正胡适理论模式的理论设想。《少年中国》对中国新诗审美形式观念的开拓与确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