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真正兴起,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商代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都城建筑的演进,对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人们已有所考虑。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封邦建国的发展,当时都以周公营建雒邑王城的建筑布局为范例修建各诸侯国的都城。在这里周公营雒邑王城最早提出城的建筑“面朝后市”的整体规划,就把政治统治与经济内容结合起来,以城市统治乡村,从而形成鲜明的城乡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2.
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发现一批铜器,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利簋》,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 珷征商,住(唯)甲子朝,岁鼎(贞),克(昏耳)(昏)夙又(有)商。辛未,  相似文献   
3.
从"杨姞壶"谈古杨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山西曲沃曲村63号墓出土的"杨姞壶"是姞姓杨(扬)国女子嫁给晋国国君的自作之器.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姞姓杨国被灭之日,也是姬姓杨国受封之时.从"杨姞壶"的出土及相关史料来看,古杨国的地望在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的范村.今杨姓源于姬姓杨国受封于杨,后食采邑于杨,为晋灭后以杨为氏.  相似文献   
4.
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遗址是近年来河南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它位于今淮阳县东南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该地高出附近地面3米至5米,所以又称“平粮冢”或“贮粮台”。经考古发掘探明:平粮台古城的平面为正方形,四周用夯土筑起城垣,已找到南、北城门,南门有二个用土坯垒砌的门卫房,中间有可供人们出入的路面,路下面埋设有陶排水管道,成品字形;北门因发掘面积小,仅发现夯土缺口和路土。有无东门和西门,因未发掘和原来破坏较严重,尚不好断定。目前已发现有城墙、城门、门卫房、  相似文献   
5.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来源”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而在后岗类型龙山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吸收周围文化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独立的先商文化。先商文化的考古发掘分布情况,正与古文献记载殷人先公的活动范围大致相当。商始祖契兴起于晋南,而后封于商(漳),活动于漳河流域,以后不断迁徙于帝丘、砥石、殷等地,正与下七垣文化考古发掘的先商文化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谈中原文化研究陈昌远人类文明,是文化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创造今天的文明。因此,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研究,是创造今天新文化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掀起了探讨地区文化的热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经济愈发展,对文...  相似文献   
7.
长时期以来,“四人邦”控制御用写作班子,“北霸天”梁效,“南霸天”罗思鼎,自称“史学理论权威”,霸占史坛,南北呼应,大搞影射史学。他们根本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歪曲几千年的文明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用“儒法斗争”代替阶级斗争,反对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否定劳动人民和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极力吹捧帝王将相;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赵国的疆域与地理特征》一文中,探讨了赵国疆域的发展变化。以为赵国总的地理特征虽说是“地薄人众”,但后来还是发展成为“当今之时,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那么赵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伺?原因何在?今对此问题试作探索,不确之处,望多指正。  相似文献   
9.
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应是当代学人研究这部不朽名著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水经注》版本校勘、错简订正、研究方法和实践、海外郦学研究和实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笔谈,以期通过此次笔谈,不仅能够总结《水经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深化《水经注》研究实践,而且能够为未来《水经注》研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此次笔谈在历史地理学界、水利史界和郦学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古申国《国语·周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左传》庄公12年曰:“夫姜,太岳之后也。”《史记·齐世家》曰:“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复之际,封于吕,或于申,姓姜氐。”其说申、吕始封甚早,殊不可信。因虞夏之时国家形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分封之事是不可实现的。可是,据《国语·周语》韦昭往曰:“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此说可信。申、吕封地应在何地?目前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一说在信阳。笔者认为对周初中国封地的认识,其实质是关系到周初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