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的戏剧体散文《过客》,存在一个运用悖论构成的网络,它们共同揭示出鲁迅本人的心灵矛盾,可以从中看到鲁迅的心灵体验的特征。本文从语言角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过客》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内涵,如对人的历史处境的思考、对理想世界的讨论、对人的现实选择的态度等。通过解读《过客》里悖论话语的心灵结构形式,从而把它的形成方式与鲁迅的整体精神特点联系起来,在反讽性和悖论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显现出鲁迅式生命体验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涵盖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人和"等和谐思想。其文化核心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是人文价值体系中的瑰宝。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当庞杂,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把握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将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认识、分析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自我更新为现时代服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说家霍桑的《红字》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对清教教义的质疑,对人性的反思,对世界的矛盾态度。三重矛盾带来的对立冲突或对立冲突的缓和,成为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深层艺术力量。从艺术视角、三重矛盾和赎罪主题入手,可以发掘出《红字〉的更多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