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鲁迅的戏剧体散文《过客》,存在一个运用悖论构成的网络,它们共同揭示出鲁迅本人的心灵矛盾,可以从中看到鲁迅的心灵体验的特征。本文从语言角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过客》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内涵,如对人的历史处境的思考、对理想世界的讨论、对人的现实选择的态度等。通过解读《过客》里悖论话语的心灵结构形式,从而把它的形成方式与鲁迅的整体精神特点联系起来,在反讽性和悖论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显现出鲁迅式生命体验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中的权利观念是个比较生僻的问题 ,过去很少有人论及。眼下流行说法是 ,中国传统法律中只讲义务而从不讲权利。换句话说 ,中国古代法中只有义务观念而没有权利观念 ,“权利”乃是西方人的专利 ,中国人从来不懂。果真如此吗 ?回答是否定的。诚然 ,在我国古代文字中 ,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 ,确实不曾存在过。在古汉语中 ,“权”、“利”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比如《唐书》中就有“君子不喜交权利”一语。意思是说 ,君子不喜欢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如果一定要将两个字连用 ,恐怕“权利”一词也只能当“权衡利益”讲。但是 ,上述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意象在汉学家的统计学方法的观照下,成了丧失生命内涵的僵死事物,而且因袭和概念化也成为中国诗歌的致命缺陷。以刘国荣《诗意人生》作为解读文本和理论证明的基础,深入地探讨意象与其传统问题,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问题,意象的凸现方式问题,以期能够部分地解释关于中国诗歌意象的重复出现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疑难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