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一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整合单一分散"小集群",形成整体"大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构建集群企业群际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集群企业行为。博弈结果表明,知识收益系数、成本系数、相互信任程度、群际协作风险系数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集群企业可能选择协同创新策略,也可能选择独立创新策略,但只要地方政府不加以限制,集群企业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创新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的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了数字技术应用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但对数字技术应用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数字技术应用的双元创新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会因企业产权性质、所处生命周期及高科技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战略价值,为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释放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构建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全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出版产业的内在竞争力和外在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探索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份的出版产业内在竞争力较高,中部省份居中,西北省份较低;出版产业外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6省市的内在竞争力与外在竞争力均处于第一梯队,具有较强的产业综合竞争力,黑龙江、广西、海南、甘肃、青海、宁夏的内在竞争力与外在竞争力均处于第三梯队,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知识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出发,可以将企业的知识划分为核心知识与外围知识。已有研究表明,对单个企业而言,其知识是一体化的,企业间的生产分工并不必然带来同步的知识分工,因而生产外包不会削弱企业的外围知识对其创新绩效的贡献度。但是在产业集群环境下,外围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仍然保持这一特性是一个需要验证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生产分工与知识分工有可能同步,因为此时企业的外围知识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而阐明了集群内企业区别于非集群企业的一个知识特征。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扩散,为了增强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集群升级迫在眉睫。产业集群网络作为描述集群结构的模型,其演化过程与集群升级息息相关。本文借用生物演化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研究产业集群网络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集群发展中的锁定风险以及打破锁定、实现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制造业集群的“集而不群”、“低端化”等现实问题,集群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才可获取持续发展的空间.然而,目前对集群升级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生产系统,对知识系统的关注不足.实际上,产业集群经历着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聚再到知识集聚的升级过程,集群主体间关联也从甚少有关联到产业关联再到知识关联.与前两个阶段不同,在知识集聚态势下的产业集群具有特定的阶段特征.而依据这一集群升级过程,摒弃低端环节、促进知识集聚、形成知识集聚的态势是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