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学者们从“民工潮”的出现到“民工荒”的产生,描述了中国规模宏大的农民工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原因、条件、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还有的预测了农民工的未来,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对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意味着什么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又会起何种作用学术探讨对这些问题则涉及不多,本文拟从这个角度作一些探析。一、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现阶段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业的稳定与丰收,也不仅仅是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把农业、农民、农村看作一个系统,促进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和全面进步。笔者认为,农村现代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农民自然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农业现代化:通俗地讲,就是由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农业发展过程,是农业领域科技进步和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对皖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1992~2010年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影响安徽农民收入倍增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与农民工流动的省情对安徽农民增收影响极大,皖北地区的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而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还没有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文章基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及法治不包容的困境,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原则,通过逐步破除体制性障碍、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法律保障机制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消除文化障碍等措施,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及早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意味着机遇 ,更意味着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这一潮流中 ,认识其对自身经济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扬长避短 ,采取正确措施 ,才能真正实现经济自主 ,从落后走向发达 ,并推动建立全球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