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文章认为,"游世"已经成为元代作家们一种群体性的生存方式,自然,这种群体性的游世意识必然地渗透到文学中.具体来说,游世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痛苦的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文化价值与自身生命的无奈进行自嘲与戏谑;二是在价值"虚根"中借否弃人世"无待"的态度,来显现一种"逍遥"的文化镜像;三是展示情欲,体现为一种文化松绑后的放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游世意识,元代文学表现出了奇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女性边界是女性作为主体的自我边界或自我界限,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岑隆业小说《女儿渡》构建了一个女性文化主体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强烈的女性边界,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地理边界:荒蛮状态下坚忍的生存意志;(二)情感边界:浓烈的原生态女性情爱观念;(三)性别边界:自然的女性主体性生殖情怀。  相似文献   
3.
网络角色游戏将来有可能与文学、影视、雕塑、绘画等等艺术样式并列独立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因为,它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应当拥有的艺术特质,且一旦当网络游戏加入更多人类共有的精神价值与积极传统价值之后,通过其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网络游戏将有可能自我拯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如果这样,网络角色扮演游戏(RPG)不再是生而有罪且无法赎罪的待罪羔羊,它将拥有无限艺术追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与RPG网络游戏文本中的英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RPG游戏塑造英雄与小说文本的不同及其形象内在的置换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其主要表现为超文本场景性的情节空间、开放的复制性故事、交互非线性的情节线索、游戏情节的传奇性。网络角色扮演游戏颠覆了传统小说与影视中的情节发展方式,在视像化故事中带来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行为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对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发现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进而对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元代诗僧群体在元代时期文学活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身份焦虑"这种生命体验形式作为切入口来探究元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并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学作品来阐释他们对"诗意的栖居"的追求,进而指出他们的创作形成原因.这对深入了解元代思想、精神与文学的变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元代是一个夹缝时代,文化价值的丧失与终极意义的失落,使沦为弱势群体的元代文人的精神发生了转向,充满了生存与文化的焦虑,他们在边缘与中心的冲突中痛苦挣扎,最终走向市井与田园,追求他们生命安顿的居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角色扮演游戏(RPG)的人物特性,认为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主要是通过类化形象交互方式、人物生命简化与现代流行意识的浸润三方面建构起虚拟形象的.而这种形象的塑造说明了游戏人物也有其相当的丰富性,且隐含了后现代技术背景下新艺术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代下层文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被迫以“移宫换羽”为业。清初署名“于陵孟公”者在跋宋徵璧散曲时云:“今乐府不作,古诗不歌,欲人时时传咏,必出于元人优伶之调。”这“优伶之调”在一定意义可以说明,在元代,广大下层文人确实与优伶间存在一种强烈的文化同构感———即元代文人的优伶意识。这种意识通过元代文人的自贱的身份潜认、戏谑的文化本性、狷介的角色仿形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