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大学达至良治与良序的基本遵循。大学治理效能因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危机、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实践的结构功能失衡掣肘而大打折扣。修复大学治理生态、提升治理效能,应当通过利益主体角色的精准定位和认知图式的科学重塑复归大学学术组织属性;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符合法律法规、体现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践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性逻辑和法治逻辑;应当通过顶层设计和效益激励整合“强致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法律体系各层次间有冲突、法律制定上有疏漏、立法上有空白、法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激励研究生知识创新、维护研究生的公平竞争和增进社会利益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知识产权的范围和侵权法律责任可以找到大量法律依据。要肯定研究生的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规章、奖励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明确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民族文化根源 ,并比较分析了英、法、日、美、中教育管理体制的文化构因 ,分析了民族文化变迁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探析了阻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民族文化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走向和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而且也与法治精神和法律价值相背离。立法保障是真正实现毕业生就业平等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立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主体意识薄弱、法律层次体系不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缺失的现状,国家有必要通过增强立法主体意识、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制定高校毕业生反就业歧视法三方面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难这一现状,也使就业歧视成为客观事实。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性别、容貌、身高、年龄、户籍、血型、健康条件等自然属性歧视现象和学校档次歧视、学历层次歧视现象,研究过程中,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就业歧视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并从法制、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四个层面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通过群居生存、通过全球协议伙伴,使各自能力得到系统的放大 在教育领域亦可如此。我国的教育需要像跨国公司那样,应有许多的"教育协议伙伴",最终形成一种多元并存、互动互补、和而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群居生存"的面貌,使我国的教育也能够在世界教育海洋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化为价值引领,努力办好优质均衡富有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教育已成为全面助推乡村教育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步入“后扶贫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应以乡土性、全面性与共融性价值作为逻辑起点,秉持守望乡土文化、构筑生命共同体、形塑治理生态圈的实践逻辑。努力打造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乡村教育现代化愿景的实现,应统筹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布局,以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等方式来实现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共生,从而解决乡村学校在发展中陷入的“割裂、疏离和悬浮”困境。树立本土化培养的治理目标,增强实用性培养的治理内容和深化协同性培养的治理方式有利于实现乡村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