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人本管理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具有全新的价值观观念。人的最高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本管理的价值目标。人本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尊重人 ,恢复人的尊严。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具有独特作用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
"社会投资型国家"对解决就业困境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欧各国改革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其核心内涵是国家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投资于人力资本,实行一种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这对我国改善目前劳动力的状况和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应通过提高教育投入和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途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所谓目的,就是被主体意识到了的自身需要,即人对于某种对象的需要在意识中的反映,是人对价值的自觉追求。目的是实践结果的观念形象。人提出目的的根据何在?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断言,目的是神的启示或心灵的自由创造。这是毫无根据的。“实际上,只有有益于人们的东西,才是‘理想的东西’,而任何社会在制定自己的理想时,仅仅以自己的需要为指导。”(普列汉诺夫:《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第132—133页)理想是个别人、集团、阶级  相似文献   
4.
<正> 长久以来,人们在论及精神时,往往只承认有意识的方面,而对无意识则漠然置之,或者把承认无意识作用说成是唯心论。其实,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现象,在形成人的稳固精神结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 人所独有的精神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被誉为开了无意识研究先河的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属于无意识层次,处于精神底层,无法为人直接了解;前意识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他认为:精神的意识部分好比露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近代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这个当前世界的历史潮流面前 ,如何选择适合本国的社会发展模式 ,是许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人民为了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发展模式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 ,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逐步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一、新航向的开辟中国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然而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没有经过充分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生产自由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良 《社会科学》2001,25(5):35-38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可以归结为追求自由的活动。但是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所追求的自由是有区别的。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存在的 ,劳动在这里只是谋生的手段。精神生产所追求的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① 。也就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和个性出发 ,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精神生产领域中 ,精神生产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意识把自己内在本性的需要反映出来 ,形成意志 ,并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将这一意志加以贯彻和实现。这种意义的自由 ,正是主体对自身发展关系中的个性自由或人的自由的发展。尽管精神生产自由不同于物质生…  相似文献   
7.
<正> 目的是人的能动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而人的目的总是具有价值意义的,即人提出和实现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践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价值。所以,从价值的角度研究和阐述目的范畴,对于人们卓有成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一理论,对于全面理解社会生产,搞好三种生产的动态平衡,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不无裨益。 一、全面生产是三位一体的生产 现实生活的生产不只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全面生产。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人的生产摆脱了肉体的直接存在、直接需要的局限性,生产的动力不仅在于肉体的直接需要,而且在于超生物性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等。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出自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人在生产中,“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后来在《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概括了全面生产的内容,包括直接生活的生产和精神生产,而直接生活的生产又可区分为物质资料的生产(通过劳动)与人类自身的生产(通过生育)。这里,马克思明确把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并列,作为全面生产的三个方面,深化和丰富了《手槁》中提出的“全面生产”的概念。 全面生产并非简单地一分为三、三种生产相鼎立,而是相互交错在一起的。在现实生活中,三种生产是统一的社会生产系统,构成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9.
哲学思维的创新本性源于 :反思式思维的“批判性”和“前提性”。哲学教育的创新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问题视野、世界视野和综合视野有机统一的现代视野。以“趣”引思、以“化”启思、以“论”导思、以“行”激思 ,是实现哲学教育创新使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生产和销售的竞争,有时,对人才的竞争往往更为激烈。目前,被普遍看重的竞争手段是"经济杠杆"、重金效应"。此招确实使不少人"才频频跳槽,令人才流失单位的领导措手不及,焦心如焚。然而,冷静深思,经济杠杆"、重金效应"并非竞争"人才的唯一手段。其他方法如若运用得当,同样能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效果。历史上,三国在人才竞争上的某些做法,对我们颇有启示。刘备———礼贤下士求人才刘备原先势单力薄。当他得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即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午睡,刘备便在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