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妈祖文化,源于福建莆田,始于宋代,至今已千年有余。妈祖作为沿海民众崇奉的守护神,随闽越移民进入台湾,已成为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信仰的集大成者,是全球华人华侨海洋文化信仰的核心。宋元时期,福建移民在海南沿海一带定居,妈祖随着福建移民漂洋过海,逐渐扎根海南,至今已七百余年。妈祖文化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台湾和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屿省份,地理位置特殊,海洋属性强烈,都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移民,妈祖均随闽越移民深入本岛。海南、台湾妈祖信俗在信俗起源、祭典仪式、崇拜心理、社会基础、佛道兼容并蓄、妈祖信俗的内容及功能由单一向复合演变、妈祖海内外传播路径、社会教化、社会公益慈善等方面均存在一致性,但台湾妈祖信俗规模更庞大,举办主体主要为民间信众团体,宫庙经费来源更加多元,经费管理更加专业,社会公益成效更加显著。深入研究海南、台湾妈祖信俗文化特征,对促进区域海洋民俗文化交流、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WECCL(1.02.0)作文子库的大一、大三限时作文,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被动句的应用,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专业大一、大三学生使用被动语态类型相对单一,差别不显著;(2)使用最频繁的是"情态动词+be"和"Subject+be+V-en"形式的一般时态被动语态,但完成时、进行时被动使用相对较少;(3)大一、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均使用一些成语动词,但使用"假被动句"较多,呈现"语块化"特征;(4)受汉语被动"遭受"意"迁移"影响,学生所用被动句明显呈现"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主要运用Halliday&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对词汇衔接手段的解释与划分,借助实例阐释该理论对英译汉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指出对原文词汇衔接手段的识别,能有效地帮助译者确定词义、选择词汇,进而提高译文的衔接力,使语义更加连贯.  相似文献   
4.
刘士祥  朱兵艳 《现代交际》2011,(12):211-21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及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本文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强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培养更多英语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优秀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为前提.对比国内外师资国际化现状,统计数据表明,海南省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师资国际化水平较低.为提高外语类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促进海南高职教育国际化,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政府部门应采取更多相关促进师资国际化的政策与措施,引进国外优势学科与国内联合办学,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会议与科研合作,引进高层次相关人才,建立并完善国际化师资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旅游英语翻译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汉英旅游景点文本特点,采取相应的英译策略,准确传递源语信息,以满足国外游客需求.本文结合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三种文本类型,比较汉英旅游文本典型特点,简析海南国际旅游岛景点翻译,旨在归纳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策略,更好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E-learning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本文阐述了E-learning的时代背景、传统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及授课特点,指出E-learning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应彻底转变,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婔  张红娟  刘士祥 《现代交际》2013,(10):169-170
商务英语函电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角度来探讨。  相似文献   
9.
旅游翻译实践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旨在提供信息、感染读者、召唤游客,但其目的性的实现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感受。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对旅游翻译有着重要启示。文章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心理三方面探讨海南旅游景点英译中译者对译文读者关照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具感召力,达到向国外游客宣传中华灿烂文化的目的,实现更具积极意义的读者关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