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斯敦·丘吉尔是人们都熟悉的人物。他是英国政治家,在二战 时期任战时首相,为击败德国法西斯作出卓越贡献。战后他又任过一届首相。正是在这一任里,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他获得的,可不是什么世界和平奖,而是真正的文学奖。我翻看了一下90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上,鲁迅是最早的探索者。他在青年时代就想从异域窃得火来,为寂寞的中华诗界点起烈焰,为民族的富强作出贡献。直至晚年,他都不断地把外国的艺术营养输送给初生的中国新诗。对新诗的发展,他关怀备至,发表过许多警辟的意见。鲁迅的诗论是应当深入研究的,因为这是整个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诗歌创作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研究中,缺乏地区、区域理论的研究。《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选取了边疆腹地的云南作为个案,运用了整体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展示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的艰辛历程,而且还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久知其名,而未得一读。曾有许多文章提及此书。比如,郑逸梅《掌故小札》谈陈石遗一文就是。陈石遗是清末大诗人、大名士。他也有钱,讲究吃喝。郑文说,陈氏“家有良庖”,做得几种特异好菜,“客有饫之者,谓《随园食单》不能专美于前也”。这么一说,似乎《随园食单》是专谈佳肴美味的。其实不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了此书,我当即买来一读。谁要是喜读闲书又喜尝美味,我建议他也读一读。这是清代袁枚写的一个食谱。袁枚字子才,倒是可以颠倒此字,称他为才子。是的,大才子,大诗人,大名家,也是大吃家。他是杭州人,青年即中进士,入翰林院。本来是前程无限。他有名士派头,没弄好,外放到江宁(现南京)当了几年县官,后来不干了,就在南京定居著书。因为他是名人,各地有人邀请,请玩,请吃。他又乐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收入分配调整为切入点,本文全面陈述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财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指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国家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使社会收入形态逐步向“橄榄球”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读书两境界     
李国涛 《社区》2009,(29):5-5
读书有不同的境界。只说两种,一是求知。一是要人知。要人知者必炫学显己,以博得声望、功名之类。而求知者则深远得多,而且有时可以以功名及生命作牺牲。分明.后者显得更崇高,实际上也更有成就。从古到今,莫不如此。要说读书最多的人,在中国大约纪昀要算其中之一。他编《四库全书》,看的书能少吗?乾隆皇帝检查又紧,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和汉字的特殊性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这一点越来越为学界重视。我记得2004年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一次关于中国文化的报告里也谈到这个问题,说此一思维对科学的发展快慢甚有关系;又说古代汉语以单词为主,体现了“精简为美、浓缩为美的深层观念”,且促进了诗文家  相似文献   
8.
连心桥     
读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除了得到许多知识和趣味以外,还有极其充实的文化感受。从书名看得出来,著者黄永玉在那一群人里年辈较小,比那些老头都要小三五岁、十来岁,或者二十来岁,差一代呢。那些老头里,有同辈小友(现在也是老人了)可以平等相处甚至互开玩笑的。但多的是要恭敬执弟子礼的(有他的表叔沈从文呢)。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是以其证伪主义思想为旗帜登上历史舞台的。他的证伪思想是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大飞跃,为我们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用的经验。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证伪论的分析,指出该理论的重大意义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该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傅山的萧瑟     
文有京派海派之说已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而且我想当时也是半带玩笑、半带意气的说法。但文有南北之分,却是自古而然。南朝大作家庾信出使北朝,后来南朝人间庾信,北朝文章如何。信答曰:“唯有韩陵一片石堪共语”,这指的是温子 写的《韩陵山寺碑》。庾信说,只有这篇还值得一说。此外尚可一提的人有三二位,下余的“驴鸣犬吠,聒耳而已”。这有点糟踏北人,不过这也代表了千多年来,南人对北人文章的态度。虽然比较公正的说法是:北文以质胜,南文以文胜。但钱钟书先生尖锐指出:“言质胜,即是文输”。所以,“南人轻北,其来旧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