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文学,一个则是绘画,或称美术,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一半在文字中,一半在画中。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一半内容是理性的,如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对文学艺术社会性、批判性、真实性等的追求;一半内容是感性的,如欣赏的追求、娱乐的追求,甚至是半休闲半病态趣味的追求。理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感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其绘画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的两类言语体裁是对话与独白的体裁。鲁迅小说书写人物对话的话语修辞模式,常常是指物意义、人物性格和艺术规范三者统一的模式,并在这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话语修辞的积极功能,形成发散性的意义裂变,让话语所负载的内容通过语义的所指和话语中句子的各种连接发散出来,形成可资多方解读的所指和丰富的内容。鲁迅小说所书写的人物独白,不仅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情态各异,而且其话语修辞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4.
许祖华 《江汉论坛》2006,(2):126-130
家族的挽歌,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是以二元悖裂的状态构成的。这种悖裂主要表现为情与理的矛盾。正是在这种二元悖裂的状态中,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在对衰落的家族献上挽歌的同时,也献上了人的解放之歌与生命的挽歌。人的解放之歌在人的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展开,形成了“颂歌”与“悲歌”两个类别,它们分别存在于20世纪前半叶与后半叶中国家族小说中。生命的挽歌主要在生命之美、生命之善、生命之真三个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层面展开,它们的出现既是家族的挽歌这一母题二元悖裂的结果,又在客观上为家族挽歌的母题注入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许祖华  孙红震 《江汉论坛》2006,3(11):136-138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人格。李乐平的《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认为,作为诗论家的闻一多在其前期提出的艺术观点都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邓乔彬、赵晓岚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研究了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强调了闻一多的学术史贡献。刘殿祥的《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背景下观照闻一多的学术史价值,很有针对性。许祖华、孙红震的《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研究了作为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教授的闻一多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当我们扫描五四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园地时,无论我们的视线向哪一方面展开,我们都不能不对茅盾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给予特别重视·茅盾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不仅与新文学前进的脚印密切吻合,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格局。其理论内涵为:以文学的本质论为起点,以文学的价值论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萧红作为东北作家 ,她的创作与东北的山水以及这种山水的灵气———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灵气 ,不仅赋予她特有的艺术才能 ,更赋予她忧郁而深沉的思想和坚韧的个性品质 ,她正是在这种灵气的陶冶下 ,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构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她从东北人特有的生命意识出发 ,在表现鲜活的形而下的人生内容的同时 ,又在各种作品中贯注了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她在爱与恨的感情纠葛中塑造人物、描摹事态 ,在清醒的理智与奔放的激情中表情达意 ,显示了自己特有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她创作的魅力也由此而力透纸背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涌入,中国传统的身心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思想界逐步形成了以身为本位的身心一元论思想,让身体由"虚"入"实",成为有血有肉的物质实体。而尚武、人种改良、新民运动等思潮,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造个人身体来改造国家,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完善国家制度来解放身体,以此形成个人与国家的双向互动。但是,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身体刚从封建礼教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旋即又陷入了被工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