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文治《神农架探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探察报告》是民国32年(1943年)由房县县长贾文治根据当年神农架探察情况编撰的综合报告。由于这个报告未曾刊布,所见公开发表资料均为间接引用,错误尤多。本文校注者通过多年查寻,找到该文,正如专家所言,该文是已知最早的一部全面反映神农架的综合报告,包括人文、地理、气候、土壤、森林、农业以及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是研究神农架以及三峡地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孔春艳  陈发 《职业》2011,(6):71-72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也有了就业的能力。在今天的这个就业负荷加重的社会,就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让不诘世事的青年找到理想的职业?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继续深造的技校生,如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二面角是高中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但也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突出表现在:一是视角识别困难;二是考题中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选择难。本文针对这两点归纳出两类常见的模型及两种求二面角大小的特殊技巧来解决这些难点。  相似文献   
4.
新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呈现多样性和隐蔽性.课本中语言文字的表述非常简短,对极限配合的原理阐述也抽象概括,许多内容隐含在课本中的图、表、实习测绘和阅读材料中.用好新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关键在于如何深层次地挖掘课本,有效整合授课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获得公差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降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镇平  陈发 《职业》2011,(32):139-140
机械零件的破坏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的。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它的可靠性和耐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表面层的质量。研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要提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效率,有六个关键点: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整理、补充.这六个关键点是在其他科目的"预习、听课、作业"的基础之上多了"复习""整理"和"补充"三个关键点.这是因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不论是记忆还是理解的东西都很多,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别的科目的方法,要在借鉴中有所变通、创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开展的神农架探察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探察初步揭开了神农架的神秘面纱,为后来神农架的开发提供了论证基础,开我国单纯的学术考察与实用考察相结合之先河。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对这次科学考察的背景及结果报道甚少,众说纷纭,错误甚多,组织者贾文治编撰的《神农架探察报告》至今未曾刊布。本文作者经过20余年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对这次考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对《神农架探察报告》作了校注。  相似文献   
8.
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它是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应用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钳工不仅是机电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是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工种,技工院校中机电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这一技能.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笔者在钳工实训课中找出该课程的问题,并努力寻找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创造性教学的内涵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和应用能力.创造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东西.目前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其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使学生重视本课程,如何激发他们兴趣以及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