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体验经济是当代企业服务营销的重要组成,由于服务体验的扩散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本研究通过建立服务扩散的空间溢出模型,在其中定义区域间的相对影响力和易感性,从而准确分离了本地区服务体验扩散和其他地区溢出扩散这两种空间影响效果.研究基于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的移动数据,实证测量了迪士尼服务群体的空间扩散效应、省份和区域层次服务扩散的影响力、易感性与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迪士尼乐园服务群体的扩散效果主要受到本地游客的直接影响(占比38.6%)和来自其他地区游客的溢出影响(占比52.4%),受到的时间效应和媒体效应为8.7%和0.3%.此外,该模型还给出了各省游客对迪士尼服务效果传播的不同影响力,以及各省游客对该服务传播的易感性.本研究证实了服务扩散过程中地区空间影响的不对称性,开发的定量模型也为服务业营销人员进行以空间地理为导向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精准参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动机的实证研究——以网络游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Richard Bartle的Intere st Graph模型和Nicholas的五因素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我们利用一对一深度访谈和焦点座谈会的研究方法,挖掘出驱动人们参与网络虚拟社区的关键动机,并发展了适应中国网络虚拟社区参与动机的量表.本研究进一步利用该动机量表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驱动人们参与虚拟社区的八大动机,它们分别为领导、沉溺、攻击与贬低、性、赚钱、角色探索、亲和以及休闲与自由.本研究还发现,成就动机和领导动机并非相互独立,他们相互融合为一个动机.  相似文献   
3.
对于虚拟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连接的关系纽带的本质与类型及其对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研究。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纽带理论的扩展与深化,揭示了网民参与虚拟社区的两种心理来源和心理依附机制。通过1028份问卷的实证调查,证明网民对虚拟身份的自我认同是社区认同的部分中介变量,社区成员通过纽带人际依恋和身份群组依恋共同构成与社区之间的心理联结系统,并且线下联系只有在社区内产生人际依恋时才会产生。文章也证明了社区类型对模型的调节作用,最后对该模型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强大的通讯与实时能力使之成为绝佳的交易平台,随着因特网使用者的日益增加,网络购物在台湾也形成一股热潮,然而在因特网的环境中,网络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相当薄弱。为了找出网络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信任关键因素,提高网络商店的收益,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了解B2C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程度的决定因素,并给出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从而希望对网站经营者提供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陆雄文  朱宏杰 《管理评论》2005,17(10):40-45,62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部门协同与企业业绩和企业预期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这种关系在共变量影响下的变化。本文的特点是从市场导向理论出发,把部门协同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并研究其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从中国地区发展的需要出发,考察部门协同对企业在当地的持续性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经济、技术等环境其变量的具体影响。本文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一.在中国,部门协同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与企业预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以上关系受到共变量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消费者的中外品牌偏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复旦大学2002年7~10月在9座城市做的市场调查结果 ,作者提出中国消费者对中外品牌的偏好以及实际购买行为会因产品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年龄、个人收入、文化程度和地域对消费者的中外品牌偏好都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消费者并不总是认为洋货优于国货。这对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开展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有直接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建世界级品牌的8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收入不断增加和中产阶级的兴起,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也不断加强,中国企业要能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塑造自身的竞争力,就不得不创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本文在考察了众多成功品牌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品牌建设的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