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形成制约和障碍,积极促进和帮助农村隐性失业劳动力的转移、分流、分化进而实现其充分就业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隐性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流与分化,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变迁,深化农用地改革,正确选用农业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人力资本量,改善人力资本约束,十个指头弹琴,多渠道分而化之.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烟台市“八五”期间粮食亩产量与耕地面积预测模型,进而建立粮食生产模型。依此分析烟台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青岛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的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合理性明显提高。但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前青岛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直接关系到青岛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及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坚强的后盾、宽松的环境、准确的定位、过硬的干部、充足的资金和扎实的基础等六项内容,是市场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发展壮大起来的重要指标和前提.不具备这几个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无法实现更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是困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瓶颈与关键制约因素,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制度变迁,促进和帮助农民向传统农业部门、农村非农产业、城市服务业部门和城市现代工业分化、分流与转移,以实现收入增加和生活的富足.  相似文献   
7.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应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制度和政策创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原则下小城镇建设的内涵着力点和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城乡一体化原则下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农民与市场的联系纽带、农村经济的增长点的作用更加突出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要从小城镇建设上突破。政府工作应着重抓好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三个着力点。要制定有利的社会保障政策 ,增加小城镇凝聚力 ;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在此前提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从而既解除进镇农民的后顾之忧 ,又为小城镇发展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9.
烟台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做法,统一协调地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内涵与技术内涵。其主要内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和以精准为要求的集约经营。其本质是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科技,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烟台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统一把握其制度内涵和技术内涵,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后备资源不足 ,人地关系紧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 ,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