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林语堂的文化阐释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旋波 《学术论坛》2001,20(5):120-122
从对林语堂文化知识结构及文化阐释语境的分析,可知林氏后期秉持的是共时性的文化阐释观.这种文化阐释观是从逻辑的而非历史的角度诠释中西文化,它构成了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内在特征,并制约了林氏作品的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2.
论林语堂与佛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创作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深受佛学影响,他试 图以佛学思想对抗西方的物质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重建人文主义境界。林语堂与佛学之关 系是2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宗教影响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3.
杨骚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指其1930年加入“左联”以前的作品。与20世纪初期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一样,杨骚也深受西方文学的浸染。特别是在留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醉心于屠格涅夫、安特莱夫、海涅、王尔德、霍普特曼;1925年至1927年在新加坡道南小学教书期间,杨骚又极喜欢吉辛和叶芝,常常反复赏玩他们的作品,并接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以海洋意象为立足点,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具有崭新文化意义的海洋意象的形成与流变,力图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近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海意象呈现出与古典文学海上仙话传统截然不同的思想蕴含,它一方面体现了创作主体感时忧国的现实意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近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精神.从主题史角度看,近现代文学中海意象的多元流变昭示着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是林语堂文化思想中极为重要的特征,它构成了林语堂通然不同的两个文化世界,同时也回应着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二重变奏。林语堂在科学与人文的双重选择中一方面显示出对西方科学文明的欢呼,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表现与西方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合流,这正是林语堂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林语堂的科学、科学主义观林语堂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对西方文明怀着强烈的向往,因此其崇拜科学是不言而喻的。当“五四”思想家高扬“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林语堂也顺应着这股强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