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蒋介石、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一八事变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事变后,在错误判断形势、过分依赖国际联盟干预方面,二人看法也基本一致。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或部分)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是主动的,作为东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对不抵抗政策的实行及其严重后果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新生活运动"失败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生活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历时15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其结果“收效甚微”,是一场“骗局”,“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主张对新生活运动须作分阶段的具体、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着重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及其内容架构的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全新思路等4个方面,分析中共十五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课题的卓越贡献,指出它必将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是中共党史研究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领域,不能简单等同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史.而目前学界有关这一学科领域无论就其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重点等,认识上都还比较模糊,结合科学发展观深化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更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基础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生活运动之缘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4年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也有一定影响。这场历时15年之久的社会改良运动.所以出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政治上与“九·一八”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有直接联系;思想上与蒋介石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势力对“五·四”运动的排斥与仇视相关;而从根本上讲,则是希望借此机会重新恢复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统治地位,作为控制人民,维系政权统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新生活运动“复古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就中华民国史还是蒋介石个人政治生涯来说,新生活运动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民国史其他领域,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直到近些年,随着民国史研究地位凸显,由“险学”变成“显学”,随着民国史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整体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新生活运动才逐渐成为史学界关注的话题。从已经问世的各类研究著述看,学界对新生活运动的研究有了可喜的进展,许多见解读后颇有启迪。但在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笔者认为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很有商榷之必要,提出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学者。迄今绝大多数学者都…  相似文献   
7.
历时15年之久的新生活运动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剔除其反共、复古等消极面,新生活运动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新运总会指导长的宋美龄不仅由始至终参与其中,身体力行,而且对新运宗旨、实践方案及主要宣传口号等,也有自己的理解,是抗战期闻妇女新运的重要组织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九七”以后的香港政制架构中,行政长官居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本文主要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任职资格、产生办法、权力运作等问题的分析入手,阐明“九七”前后从港督到行政长官的转变给未来香港政制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基本法有关规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中政会"(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组织,在国民党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中政会"演变过程的述评,指明了"中政会"与蒋介石推行一党专政的内在联系,认为"中政会"的由盛到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立足国情对外来文化学习、引进、批判,从现实需要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利用、改造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孙中山在中华文化近代转型中居有不可替代之重要地位,但因此而称其为“推进中华文化近代转型第一人”,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