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2.
杨树达先生关于"螮蝀"等六条训诂值得商榷:(1)"戴目"不当为"侧目",(2)"螮蝀"声符不当有义,(3)"放"不必言声旁假借,(4)""字不当二解,(5)"革"不为""之初文,(6)"若"不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3.
卞仁海 《兰州学刊》2005,(4):294-296
李善训诂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征引的注释方式.李善<文选>注第一次将征引式注释应用于大规模的集部注释,为后世的诗文注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本文以<文选>李善注为核心材料,就李善训诂的特色、方式、适用范围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树达认为意义在代表语言的文字中处于核心地住.并在训诂中揭示并利用了大量的语义规律,包括“语义的聚合”和“语义的发展”两端,前者包括7个方面,后者则包括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树达认为意义在代表语言的文字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在训诂中揭示并利用了大量的语义规律,包括"语义的聚合"和"语义的发展"两端,前者包括7个方面,后者则包括3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杨树达先生的词汇训诂提出三条商榷意见:(1)"螮蝀"不当拆骈为单;(2)"狱"不当训两犬相守;(3)"属"释义颇嫌附会。  相似文献   
7.
所谓语讳,就是语言文字中的避讳。古代语讳是文史研究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它造成文字混乱,淆乱史实,对文史研究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语讳和时代的对应关系规律也可利于版本鉴定、辨别伪书等文史考证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杨树达是著名国学大师,文章从段王之学的继承、湘学传统的发扬以及时代影响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杨氏训诂的学术背景.处于中国语言学转型时期的杨树达,训诂成就之所以卓著,有其时代背景和个体因素.概而言之,其训诂远绍乾嘉段王,近承湘学余绪;既被西学东渐之风,又熔甲骨金石之学.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戴目"条下注:"犹侧目. '戴',通'载'."并引杨树达<汉书窥管>:"戴'、'载'通用;'载'、'则'亦通用,'戴目'即侧目也."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瞷戴目释义>中又云:"愚谓戴目当求之于声,不当求之于形,盖戴目即侧目也."  相似文献   
10.
卞仁海 《船山学刊》2013,(4):157-160
黄侃和杨树达的语源研究在语源思想、语源理论和实践、探源方法等方面既有略同,又有他们各自的特点;黄、杨二氏处于汉语语源学的草创时期,其语源研究既带有“新训诂学”(即词源学)的现代观念,又带有传统训诂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