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年来,国际汉学研究在全球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有关论文还是专著,都找不到以描写中国而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名字.本文试图就中国小说评论这一微观角度,简论一番赛珍珠在国际汉学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以弥补这一空缺.笔者认为赛氏对中国小说的评论与国外汉学家相比较,显示出一些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不局限于翻译与介绍;不单纯模仿中国小说创作手法;不简单依据与固守中国原有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有焕然一新的阐释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谈“史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史诗”精神,其中心是艺术家对人的个人命运以及个人同人民的关系的理解、对历史过程的实质的深刻认识。具体地说,赛珍珠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作品,艺术地处理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史诗”精神:(一)生命的意识与创造的过程;(二)深暖的人性与坚定的信念;(三)社会的背景与生存的时空。  相似文献   
3.
对“中学西传(渐)”现象的研究,通过对跨文化对话过程中遇到的悖论以及汉学家在本国的文化活动进行再审视与反思,可以获得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些启示.从中国文化对国外文化的具体影响反观与反思我国文化的精髓,研究中国文化进入国外的直接和间接的途径与传播对策:(1)国外学者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全新诠释与应用;(2)国外文艺单纯模仿中国创作手法的现象;(3)国外文艺工作者受中国文化影响,结合本国的自身特点进行改变与再创造;(4)国外文艺人士受中国文化之影响,参照东方文化进行新的创作;(5)中外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动传播、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赛珍珠研究,如置于全球化语境之中,就能更现实、更前瞻性地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点之下,我们对赛珍珠从文本作品的评论鉴赏到文化精神的审视估量,将会取得新认识、新收获:赛珍珠不偏袒与执著某一国、某一民族、某一文化与阶层,正体现了当前经济一体化所须有的全球意识;赛珍珠追求的理想,正是世界人民为之奋斗的未来的目标,它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赛珍珠通过各种方式来介绍与表现各自国家与人民的文化差异与误解,使人们"学会相互了解"。我们设想通过赛珍珠研究会与相关组织的筹建、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联动以及弘扬她所提出的"民俗精神"等文化产业操作,以便再现、再创与扩大赛珍珠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作品非常客观地表现出了中国近现代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她花大力气、用大篇幅来描述中国民俗,是试图通过民俗这一最能体现民众真实生存方式和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表现"艺术的真实"和"见出主体的灵魂"--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的《母亲》与余华的《活着》在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虽存有个体差异,但皆具有"苦难家运的深沉描摹,顽强民族的生存史诗"的特点,而它们的成功皆"因中国之情,立小说之体;即小说之体,成畅销之势"。  相似文献   
7.
在赛珍珠小说<大地三部曲>的评论与研究中,很少有文章集中评析与解剖作品的系列男子形象.对其中的三个男主角进行较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可以填补赛氏研究中的一些空白.用"土"、"石"、"壤"来比喻和象征作品中的三个男主角,突出的是中国大地的那种浓郁的土气.王龙的土气自不待言.他的儿子王虎由于其性格刚硬、行踪不定,把他比作较坚硬、流动的石块较为合适.王源如爷爷一样,见到土地格外心爽,中和了社会其他阶层的特点,故而用"壤"来概括他的形象与性格特征.以王龙、王虎、王源为主人公所构成的"大地三部曲",使人联想到人们概括过的人生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他们的整体形象象征着人类生存与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