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间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平 《理论界》2008,(1):177-179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中,我国民间组织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体属性,在“救助”体系中具有贴近基层、灵活服务、中介沟通、筹资广泛等功能优势,并在妇女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中有突出的“救助”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2.
李茂平 《东南学术》2012,(4):171-176
志愿服务是志愿组织开展的旨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进步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行动。近年来,志愿服务在农村不断普及和发展,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提升农民道德品质、救助农村困难群体、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推动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民间力量,具有服务内容的生活性、服务过程的近距离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服务效果的低成本性等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得以蓬勃兴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巨大作用。民间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根源于我国慈善传统源远流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社会中产阶级逐步形成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以非政府形式存在和发展起来的民间道德实践,其高扬的志愿精神凸显无私奉献、平等友爱、互助合作、文明进步的伦理属性.在我国,志愿服务直接来源于“学雷锋”活动,它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前者为后者提供载体,后者为前者提供内容.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但在面临新岗位、新环境、新要求时容易陷入岗位履新不适、工作与家庭关系冲突、人际互动欠佳、社会舆论压力巨大等心理困境。为此,应从组织、家庭、同事、社会以及自我等方面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帮助年轻干部成长。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理想人格。“主体人格”、“责任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是现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道德修养与现代理想人格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是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推动道德个体深化道德认知、认同道德规范、开展道德实践是道德修养对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功能外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多元供给主体中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多元供给主体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蓬勃发展及其鲜明、突出的公益属性,为其“角色”扮演提供可能性;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转型为其“角色”扮演提供现实性;最后,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益供给中的行为表现表明了其 “角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每次写作文,总会发现有学生愁眉苦脸,半天都动不了笔。细问之下,总会有这样一个答案:“没内容可写。” 同学们最缺乏的“内容”,其实就是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励志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榜样的力量对教育对象进行激励或鞭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青年毛泽东的励志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极大的励志教育价值,它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大学生执着勘奋的求知热情,塑造大学生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锤炼大学生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