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永明 《理论界》2009,(10):51-52
作为一项诉讼程序,刑事缺席判决自身的诉讼公正和诉讼经济价值必须得到关注,它体现了程序公正性的基本要义.刑事缺席判决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统一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解决立法和司法难题的社会价值是其存在的根基,因此,它只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案而已,而且其仅仅适用于特殊案件的个性也决定了不宜在一般观念下提倡刑事上的缺席判决.  相似文献   
2.
初等炬阵在炬阵理论的研究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其推广,我们给出了广义初等炬阵,研究了它的若干特性,并运用这些结果简化了炬阵论中一些重要结论的繁杂证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如下形式的对称方程组厂”1 ”。 -” ”””hixg x: … x”=b:。、、。吕—…………………………·。 x二 一· xn=hiti。-。fXt”“ X:’” … X“’”=b,_巨“1’“““”““n--羞 二x尸”2 x:“2 u. x“”3二b。把(丑)用矩阵的形式表承为——-idsl“羹‘“Mll!  相似文献   
4.
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对法学教育和法律本身,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法学教育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技能训练,但忽视法治人格塑造;法治发达国家注重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法学教育应重视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树立立体化、全过程教育理念,整合利用不同学科资源,营造教育文化生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内化法律知识,领悟法律精神,升华法律信仰,养成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5.
网络爬虫是网络时代的必须技术,但也容易被滥用于违法犯罪。其边界的模糊性导致法律规制的诸多障碍,主要体现为监管规制的迂回与缺失,司法评价的无序和矛盾,刑事上体现为罪名适用不稳定,摇摆于数据犯罪和数据承载的内容犯罪之间,过于夸大绕过robots.txt的规范意义,有滥用数据犯罪之嫌。对此,理论与实践大体形成两种规制路径:一是依据robots.txt明晰爬虫边界;二是根据网络爬虫效果即利益衡量原则判断其行为边界。然而,robots.txt合同化存在民法上的规范和法理障碍,不具有理论说服力;利益衡量原则在数据犯罪与民事法的评价中同样无法提供稳定标准,本质上是逃避对网络爬虫行为边界的划定。因此,将行政监管前置化具有必要性,这不仅能够为各部门法提供爬虫边界判断的有效指引,还能够协调民刑判断趋于一致。监管前置并不意味着重回“一刀切式”的硬性标准,而是逐案对网络数据爬取行为进行行政确认。在具体措施上,应诉诸“robots.txt特别认证”与“反反爬特别授权”制度,并赋予各方申诉权利。司法上则应推定监管规范的有效性,从而将“行业标准”规范化,借此正当化并限定robots.txt的规范填补功能,进而为司法...  相似文献   
6.
论行刑经济     
行刑经济与刑罚经济、行刑效益、行刑节俭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行刑公正应该是行刑经济的当然内涵。行刑经济的确立在于刑法演进过程中刑法观念转变和刑罚演进的必然结果。观念的转变和具体规则的确立是实现行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刑法规制的限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刑法规制群体性事件必须注意刑法适用的限度。在刑法规制的前提限度上,应注意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限度、行为程度限度和参与角色限度。在刑法具体适用上,刑法规制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方式是处理聚众性行为和“祛群体性”本身。在刑法规制的效用限度上,刑法并不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完美方式,即便刑法可以达到较好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基于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多原因性,刑法只具有最后的适用限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强奸罪在内地和我国台湾地区各有不同的立法方式。近年来海峡两岸关于本罪主体的立法都出现了变化。立法的变化是对社会现实的适时反应,同时不同的性文化观念也对此产生了重要影响。女子可以成为本罪的直接实行犯,内地立法应对此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刑事诉讼模式,刑事和解制度反应了刑事责任的当代理念有异于传统理念。原初意义上的事实刑事责任乃为解决纠纷、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在诉讼模式上表现为当事人双方平等的弹劾式诉讼。被知识捕获后的刑事责任进而被刑事立法吸收,恢复性特征逐渐被惩罚和报复取代,在诉讼模式上表现为有罪推定的纠问式诉讼,从单纯的知识论上考察,这是知识对事实之刑事责任的误读。在经验主义本质观看来,刑事责任的理念是时代性、语境性和社会性的,因而是变化的,刑事和解正体现了责任理念的这些特征。被刑事和解所塑造,刑事责任的当代理念应具有内容的修复性、结构的三角性、实现方式的开放性和责任关系的契约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刑事责任的起点应该具备支撑刑事司法和罪刑法定的价值前提.传统有关刑事责任起点的观点不利于刑事司法的运作和对人权的保障,是对刑事责任客观性的误解,不合法的应然性意义,因此必须被抛弃.刑事责任起点的确立应在符合支撑刑事司法运作和罪刑法定的价值前提下进行,因而合理的结论是法院的有罪判决生效之时.惩罚的起点是有效的判决而不是行为的发生,这是刑事法治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