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张友庭 《社会学》2007,(3):1-12
对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困境的理解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中进行,而对社会分析范式的探索,能使我们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加敏锐地认识社会,并指导现实中民间组织发展的实践。综合各种社会分析范式,并结合当前关于社会转型的具体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转型社会”的核心概念,并运用“共生共变效应”作为“转型社会”最鲜明的特征,以区别于既往研究中作为“传统——现代社会”的一元线性的社会转型的单性过渡形态,采用一种复性的过渡社会形态来分析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困境及其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宗教的定义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给宗教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对超脱于社会的"宗教"进行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现象是指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袭城乡二元体制非均衡发展而形成的经济社会现象.“城中村”一般指城市形态“包围”原来的农村区域以后,在城市建成区或控制性规划范围内,由于土地、集体资产处置等诸多原因导致行政村的撤制没有完成的地理区域.除了体制特征之外,在当前阶段,“城中村”概念的核心特征还有两个:一是保留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村宅基地及房屋,构成其空间形态特征;二是在这些宅基地上的廉价住房聚居了大量流动人口,构成其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汉学家之中,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既"神秘",又"敏感".拉铁摩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幼年、青年时代居住于中国,直到"28岁才第一次看到美国"[1].他能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蒙文.尽管他再三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stage by stage)的学院派汉学家,除了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进行过短暂培训外,其研究所得(revelation)并非"按部就班"(by design),而是更多地来自"偶然"(by accident),[2]但他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短暂访问过延安(1937年),并曾担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1941年),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产生了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友庭 《人文杂志》2008,(2):175-181
本文引入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理论,将文明文化因素融入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之中,旨在反思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一元线性二分范式转型论倾向,创新地提出"‘结构一文化'共生共变的转型实践观"概念,即通过实践取向和文化反思的理论建构以期发掘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世界意义,在理论反思基础上探索当前中国研究形成新的研究议题的可能性及其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友庭 《社会》2008,28(4):126-147
面对污名化及其制度性排斥的社会情境,流动人口群体应当在社会互动和关系纽带基础上,形成以城市适应为中心的集体化应对策略来化解新环境的生存风险;同时这种日常生活实践化的集体关系网络关系到社区结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社区的发展实践。笔者通过分析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实践过程,肯定了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从同化适应策略、关系性适应策略到发展性适应策略,不同时期的城市适应形态显示了流动人口面对污名化情境的自主选择性,并由此带来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整体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通过系列探索实践,符合现代化方向和要求的社会治理体制初具雏形。但多年来,"政府负责"强而不优,基层党建、社会发育、基层自治和法治保障等方面,与整体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相匹配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海应打破现行体制"行政主导、内部循环"的逻辑惯性,按照体系建设与分类治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政、社"关系调整、"社区中间层建设"、法治保障创新等基础性工程,加快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从纵向垂直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横向网络化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对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是未来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具有顶端高龄化、高速高龄化和规模高龄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对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诸多著作中,出版于1983年的<遥远的目光>无疑与结构人类学论述同属一个系列.在列氏看来,1958年出版的<结构人类学>第一卷是结构人类学的理论宣言,预示着一种新理论思潮的出现.到了1973年<结构人类学>第二卷出版的时候,结构主义方法已经不时髦了,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他有必要重申一下这些方法和准则.而这本<遥远的目光>,原定的书名是<结构人类学3>(即<结构人类学>第三卷),但列维-斯特劳斯没有用此名,他认为,如果用这个名字的话,就会让人认为他是在"老调重谈",①这是他对书名来源的一种诙谐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张友庭 《社会》2006,26(4):85-107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理论出发,以福建寮村民俗中的“张公信仰”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国东南宗族重建的农村社会背景,描述了作为祭祀对象的“张公”从“私家神”到“角头神”再到“村落神”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张公信仰”祭祀圈的扩大和巡神仪式中村落轮值制度的研究,提出了“现代宗族”的核心概念和“现代宗族家族化”的分析模式,讨论了在村落范围内公社集体主义体制解体以后,宗族集体主义和村落集体主义的共生共变所呈现的村落文化形态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展望村落集体主义文化整合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