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空间美学理论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网络文艺现象得以诞生,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活动方式。网络文艺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法则对以往的美学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它的审美交互主体性、仿像审美客体和虚拟体验审美心理都有着全新的理论特征。揭示网络空间美学理论所产生的变化能使我们以一种健全的心态来认识网络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开亮 《社会》2001,(1):36-37
虚拟社会创新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律动脉搏,就连一贯保守的语言领域也在一批网络聊斋族的“涂鸦杰作”中迎赶着前卫的潮流。从同志、小姐到美眉,网络语言的出现已经成为伴随信息时代到来而新兴的社会现象。在人言人殊的评判喧嚣声中,让我们对网络语言进行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巡礼吧。成因:聊斋一族新时尚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大网民新型的休闲时尚,人们见面从“你吃饭了没有”向“你上网聊天了没有”的转变、从各地网吧的拔地而起以及网络聊天一族的成倍增长都可见一斑。时逢晚上,搜狐、网易、263首都在线等大型网站聊天室人满为患,火…  相似文献   
3.
美学史视野中的《美学四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开亮 《中州学刊》2007,(1):249-25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从1950年代美学大讨论拉开序幕至今,新中国关学理论以探索者的姿态坎坷走来,并且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其主要表现为:1980年代实践美学成为主流;1990年代对实践美学的发展、批判、改造,出现了实践美学的创新形态,以生命美学、生存(超越)美学、存在论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关学,以及新实践美学和实践存在论美学;新世纪则出现了以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全球性美学为代表的新的美学形态,中国当代美学理论正走向一种开放的多元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大众文化研究已提升到了美学的高度。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对现有美学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而现有美学理论是把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排斥在外的。在融入大众文化的美学视域下,美学理论也面临着理论重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自然山水审美在六朝成为风尚,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人与自然山水关系的演变、政治环境与隐逸文化潮流、庄园经济活动的开展、玄佛思想的盛行都促进了自然山水地位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自然山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尚未得到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五篇文章,有总的论述,有个案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畔开幕。几个月来,北京园博会不仅展示了美丽的风景,也传播了园林文化,拓展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为促进我国城市建设进程提供了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9.
余开亮 《学术月刊》2012,(3):152-154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便捷,学术全球化已成为当前各学科研究的现实语境。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内学术研究主要呈现为四条路径:一是对国外理论资源的译介与研究;二是对本土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