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2.
鲍桑葵在关于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中,明确提出了自由的消极概念和积极概念,并且通过两种自由的关系集中表述了其以消极自由为基础、通过积极自由完善消极自由的自由观。鲍桑葵的自由观决定了他的国家理念和宪政设计。鲍桑葵把国家视为“我们生活的飞轮”、“一个有效的生活概念”,与这种国家观相匹配的宪政制度既不是自由主义的“小政府”,也不同于国家主义的“大政府”,而是国家和社会双重权力结构的“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4,31(5):68-74
古典自由主义时期 ,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已经被明确提出。自然自由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自由强调自由的平等性 ;社会自由是经过理性妥协和制度限制的自由 ,社会自由强调自由的权利性。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就是使自由由价值形态转变为权利存在 ,这个进步在人类自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不同含义 ,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形态的自然自由为出发点 ,以权利存在的社会自由为制度核心 ,能够造就法治传统 ;宪法是自由的宣言书 ,自然自由体现为价值预设 ,社会自由表现为权利安排 ;自由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法律制度对自由的限制应具有正当性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意义蕴涵于事物的法的规定性和主体的法的需求之中,法律规定了人类之间及其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全部意义。法律的实体意义与本体意义既互相联系又有质的区别,而法律的象征意义则是本体意义的派生物。在对话商谈中发现法律的意义是诠释学法学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方法导致不确定性意义成为法律解释的认知常态。法律的实践法则要求法律解释是对确定性意义的追求,这是诠释学法学在方法论上必须直面的挑战。诠释学法学对法律的意义追问徘徊于过程中的认知非确定性和目标中的认知确定性之间,"诠释法律的公理性趋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诠释学法学自身存在的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5.
对法律的意义,各个法学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最近,谢晖教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以下简称《追问》)为我们认知法律的意义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诠释学对法律意义的追问,可以简单概括为:带有“前见”的人们通过“对话”在“视阈交融”中寻求法律的意义。在诠释学视野中,我们可以从自治意义和关系意义两个层次来追寻法律的意义。自治意义就是法律通过调整自治体之间的矛盾、差异和冲突,肯定与保护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关系意义即由人类需要所决定和支配的人们的交往关系自身构成…  相似文献   
6.
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5,32(5):78-83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的发展,社会权力是民间法实效的重要基础,应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7.
论罗马法律制度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律制度的连续性不仅由其理性本质所决定,而且深受罗马人传统观念的影响。罗马人的传统观念主要包括服从观念、平等观念、自由精神、民主观念、妥协理念等几方面,这些观念经过原始起源和理性培育的过程,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复合性的整体。我们在罗马法律制度构建及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罗马人传统观念的脉络,罗马人的传统观念与其理性法律制度就象“上帝精神”与“基督教”一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法律制度的构建理应关注观念之间的理性沟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