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控股股东的性质对于治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通过对2003-2006年3590个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制度约束以及上市公司自发性要求,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普遍重视潜在竞争优势的培育,尤其是董事会制度的建设,治理竞争力均有显著改善。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优势,但由于控制权的争夺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其垄断性地位,具有较强的财务实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则应培育理性的投资意识以及联盟意识。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的事前与事中监督相对监事会的事后监督,更有利于风险的规避与代理成本的降低,而独立性是决定董事会监督效率的关键。采用非参数检验以及多元统计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其监督效率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监督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设有助于制衡效率的提升;独立性差与提名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董事会监督效率有效发挥的关键;由于独立性差使审计委员会没有对提升董事会监督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法人股股东较国有股股东具有更高的监督积极性和监督能力;债务约束有助于关联交易的规范和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但负债比例过高会诱使上市公司发生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评价中的独立董事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健全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强化董事会的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减少公司重大决策失误至关重要。米尔斯坦因和马克埃沃耶在1998年对154个美国大型公众样本公司的分析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积极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比那些具有被动的非独立董事的公司运行得更好。美国公司制度向来十分重视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证监会就建议公众股份公司设立“非雇员董事”,历经多次改革逐步完善。英国于1982年建立了“非执行董事促进协会”。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与…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对于董事会以及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董事会行为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董事会治理质量、董事会业绩评价以及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研究,较少深入分析国资委与国有企业董事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制后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运作。本文认为董事会对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规避国有企业风险等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山东省管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各国董事会治理的实践,从规范国资委与国有企业董事会职责、构建优秀董事会治理文化以及完善董事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系统提出提升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效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公司治理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利用AltmanZ指数作为公司治理风险的代理变量,构建治理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风险进行预警.结果显示,纳入治理特征指标的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系统具有良好的预警效果,准确率达到87.4%;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大的治理风险;董事会“自主性”治理尚待完善;董事激励、董事会行为对公司治理风险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董事会独立性是董事会监督效率的关键。董事会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董事个人的独立性以及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性。从董事提名、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及两职状态等四个方面构建董事会独立性指数,可从总体上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状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董事的提名主要由控股股东决定,独立董事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次级委员的设置、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两职状态的选择主要是制度约束的结果,并且处于初建阶段。董事会的独立性应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风险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机制运行不畅将会导致治理风险,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爆发的一系列丑闻很大程度上由治理风险所致.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治理风险研究进行评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谢永珍  吴明霞 《东岳论丛》2019,40(1):155-166
以董事会对CEO变更的决策为切入点,验证在政治联系的调节下,CEO变更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对2007-2015年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758例CEO变更的实证研究发现,CEO变更与公司上年业绩显著负相关,但CEO政治联系显著减弱了业绩—变更的敏感性,降低了被解雇的概率。换言之,CEO的政治联系成为其构筑职位壕沟的资本,弱化了董事会对CEO应有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其启发意义在于:中国关系型社会中,CEO利用政治联系形成的职位壕沟效应对董事会正式治理机制产生显著影响,业绩不佳不是董事会解雇CEO的唯一参考,还需考虑其政治联系而带来的社会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董事会须在雇佣新的CEO可能带来的业绩改善与解雇原CEO可能导致的关系损失间做出权衡。但需注意,在享有CEO的政治联系为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需承担有可能发生的利益输送以及降低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等而增加的治理成本与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