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系统学说这部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地理学的发展.众所周知,整个地理学自其刚一诞生起就是同实践相联系的.地理学在自己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在人类活动的各个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地域的开发和完善设施很早就已是地理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的领域.而把应用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独特分支,某些学者曾经表示怀疑.但是,当地理学所面临的应用任务范围增大,并提出必须进行综合预报的问题时,当对自然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由于环境保护而获得特殊意义时候,情况改变了.疑况且,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实际措施——《划时代建设工程》以及按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计划实行的其它措施,在实现生产规划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地理信息.生活本身的情况也吸引了地理学家参加生活过程.例如,根据N.B.科马尔的资料,现在莫斯科地理学家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部门科学研究所,设计研究院及其它科学一生产专门机构中工作.我们认为,在苏联其它城市中心,也存在地理学家数量分布的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2.
世界的未来将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而展开。既非地理环境可以决定一切,更不是单靠人的意志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遵循地理研究综合范式理论,以基础设施指标、经费指标、资料指标、教具指标和师资指标为基础指标,运用欧式贴近度模型计算出我国各个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程度指数,运用ArcGIS10.0软件对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程度指数进行空间表达。从时-空角度对我国民族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的义务教育发展程度及其差距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程度整体朝向均衡方向发展,但水平较低且其内部差异也较大。(2)同一时间截面上我国民族省区义务教育发展程度指数差异较大。(3)从2000年—2020年我国民族地区各省区义务教育发展变化形式多样且发展程度指数差异较大。(4)西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较低且属于下降型。(5)我国民族地区各年度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呈现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0、2000、2010年人口数据对云南省县域尺度的民族多样性指数及其变异指数、民族贡献率对云南省民族人口发展态势作了分析。在民族多样性层面上,云南省具有较高的民族多样性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先由东北部向中部上升再向南、北部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民族人口增长的“东北部-中部-南、北部”差异趋势;基于三个截面数据民族多样性变异指数的分析表明民族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区域内原本的多样性指数基础有极强的关联,云南省民族多样性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区域间民族多样性差距呈减小趋势,区域间民族人口差距缩小;基于民族多样性民族贡献率的分析表明汉族对民族多样性的贡献集中于东部、东北部、西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局部地区,少数民族对民族多样性贡献率较高的区域呈现了多民族贡献率显著的特征,不同民族人口增长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童恩正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发表的大作《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颇多创见,且论据宏富,研读之后,获益匪浅。但童先生沿用周昆叔先生关于北方文化核心区域新石器时代与现今气候相似,属于半干旱气候的观点,并以之作为立论的一个前提,似有见所不及之处。作为一个从事地理学专业工作的读者,我愿就新石器时代北方文化核心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略陈管见,以为与童先生的对话,实则也是与周昆叔先生观点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梦溪笔谈》是中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撰著的笔记体载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正确的科学观念。今将在诸前辈学者深入研究《梦溪笔谈》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角度阐述其科学思想。1.引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中国北宋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嘉祐八年(1093)举进士第,曾任司理参军、察访使、安抚使、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等。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首先由中国近百年的气温变化情况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严峻的气候形势,描述了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演进状况,参照CICERO在分析减排责任时所列标准,对我国未来各省区碳减排情景进行了分析,即一般情景及人均累积情景分析。最后得出,我国近年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与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法律、伦理、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发展与传播等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目前,国内外对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尚不如其它部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今姑且将我们的一些认识略陈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宗教地理学简史 宗教信仰相同的信徒互相凝聚为社会力量,在空间上有自己的集合地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美国的David E·Sopher的论文“地理与宗教”和专著《宗教地理学》,德国的Panl Fick eler的《宗教地理的基本问题》,Herman Lanten sach的《朝鲜的宗教与景观》和Ernst Boersc hmann的《中国佛教与景观》,U.J.德伯里的《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中的第十一章,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概论》之一节等均对宗教地理学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所列宗教地理之词条,李悦争论文“试论宗教与地理学”,王煦圣的“宗教地理之我见”等也有相应的阐述。D.E.索尔1967年专著《宗教地理学》和1931年论文“地理学与宗教”为宗教地理研究内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索尔教授在专著中着重研究四方面问题:1.宗教体系以及特定宗教制度发展的环境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逻辑"的角度阐释了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为理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论的提出及其内涵,人地关系的历史分析及其学说的考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类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共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西藏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西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西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综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地处高原边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就成为诸如西藏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定量识别则是解决该重大课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参考同类研究的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人地关系"中反映"人的活动程度"和"地的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及人地关系协调演进的评判标准,运用数学模型定量测度了西藏自治区2004~2008年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演进状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西藏自治区的人地关系从中度失调衰退逐渐走向良好协调发展,且有向优质协调发展过渡的趋势.人地关系的这种变化趋势既符合国家对西藏发展的要求,又符合西藏自身发展的目标,对西藏自治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