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后现代主义经由经典化走向历史,和后现代主义研究经由普泛化走向体制化的当下,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在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现代"与"后现代"及"解构"与"建构"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倾向性问题.值得作适当的学术史清理.  相似文献   
2.
据说,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既多元化又一体化、既虚无化又感觉化的“去中心”(decentration)的真正世俗化时代。人们习惯用“后现代社会”(而不是“后工业社会”)来指称这种文化与生活既割裂脱节又水乳交融的矛盾状况,指称这种与已有的一切文化规范(现代的和前现代的)既  相似文献   
3.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伍方斐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到处爬着,被风吹着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1985)顾城(1956...  相似文献   
4.
伍方斐 《学术研究》2006,(12):120-125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主导模式,经历了由进化论叙事向革命史叙事,再向现代化叙事的转换,这同时也是文学史叙事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并与之互动的过程。20世纪末现代化叙事的盛极而衰,折射出“现代”的问题与危机。因此,文学史的“后现代”叙事的兴起,目的不仅在解构“现代”文学,更在重构或重建“现代”文学。历史地梳理文学史叙事的演变和转型,有助于辩证地把握当前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伍方斐 《学术研究》2002,(10):130-133
“20世纪中国文学”或“百年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 ,直接的结果之一 ,是对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文学时代的重新发现 :晚清文学 ,尤其是戊戌变法至五四前夜的文学 ,成为文学史研究的热点和理论交锋的前沿。作为谢冕先生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之一种 ,程文超教授的专著《1903:前夜的涌动》(以下简称《涌动》) ,以对“历史的多向度和深刻的复杂性”的关注 ,通过多元化批评视角 ,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及其思想文化背景 ,作了极富洞见的阐释、辨析与清理 ,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并荣获全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理论奖。从理论立场到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