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康德在对传统的一般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时,划定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范围,人们超出这种规定性所认识到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诡辩的假科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人们研究和批判的对象划定了界限,即以人的实践为前提的人类自然,若跨越这一界限去探寻在人之外的纯粹自然,则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但是康德的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又有所不同,康德是以不可知论和二元论为出发点以建立新的道德形而上学为归宿,而马克思则要抛弃任何先验的和超验的形而上学,可见,马克思对康德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2.
严格意义或狭义上的共享经济指的是闲置资源的个性化租赁,其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满足个性化物质需求、创生新型互利共赢社会共同体的优势.而在共享经济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人们又极易陷入共享经济就是按需分配、共享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共享经济就是"自由人"的"联合"等认知错误中.为了矫正这种错误认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共享经济实为必要.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有其历史的界限.共享经济是我们达到社会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理想社会本身.现阶段,更重要的理论任务是厘清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共享经济找到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性的批判无不伴随着“消解主体性”“超越主体性”“主体性的黄昏”等声音,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在当代进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偏谬在于世界观上的唯心主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历史观上的主观主义。由马克思发端并深植于当代中国的人民主体论为突破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局限并重建当代人的主体性提供了可能路径。人民主体的客观性、人民主体的能动性、人民主体的社会性构成了其中的理论逻辑;主体个性的社会差异、主体自由的内在需求、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构成了其中的价值逻辑;以主体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个人史,以主体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世界史、以主体的创造活动为基础的人类史构成了其中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式登上了革命的舞台。经过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中国青年形成了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善于团结的革命传统。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则发展为坚守革命信仰、引领先进文化、联合工农群众。正因为有了这些革命传统,中国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中国青年必须传承自身优秀的革命传统,把匡扶道义、追求真知、服务社会作为新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学术化、理论化怪象,甚至妄图构建一个有牢固哲学根基的虚无主义历史观体系。因此,以哲学的态度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实为必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这一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点。现实性是历史的哲学维度。历史的现实表现为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统一,表现为历史规律展开成实体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主客体之合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在于历史之现实的“迷失”,主要表征为:历史认识中,非批判的经验主义;历史阐释中,非反思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中,非客观的形式主义。然而,仅从黑格尔“半科学”的历史观出发还不足以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批判。马克思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动力、历史的目的三个维度超越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从而为科学把握历史的现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