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曾一直是工业部门扩张所需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即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储蓄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农业所提供的资金积累,我国的工业化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是堆以想象的。但是,农业究竟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资金积累?这些资金积累在工业化的全部资本积累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农业提供资金积累的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方式?三种方式所提供的资金积累在数量上呈现出一种什  相似文献   
2.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变革。而农业技术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技术结构的调整,要受农村经济结构理论的指导,但技术结构本身又有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此,探讨农业技术结构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为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农业技术结构的基本涵义农业技术是人类根据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农事操作的方法、技能、生产手段及其它物质装备的总称。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系统,是由许多部分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从总体规模态势、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结构、外出时间选择、流向区域选择、外出方式与工作寻找方式、就业范围和产业领域、职业分布层次、流动变更程度等八个方面做了统计分析。作者认为,90年代后期和下个世纪初期,将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大城市化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海发 《河北学刊》2001,21(5):19-23
本文在对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工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偏差,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基础结构,是指为农村的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和设施。基础结构的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商品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条件与基础。缺乏现代化的基础结构,要建成现代化的农村经济是不可想象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结构仍然十分落后,基本上没有摆脱自给半自给的封闭格局,与农村经济的深层发展极不适应。本文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基础结构现代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所取得的实际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储蓄动机进行了统计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民储蓄动机的行为特征与趋向。调查采用的是访问问卷调查法,即调查人员携带问卷,亲赴样本点,直接组织被选择出的农民进行问卷填答,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访谈;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江苏省的吴县、陕西省的宝鸡和安康、山东省的泰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新挑战与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增速近年来连续下滑,引起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关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列为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第三大主要问题。然而,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动态地看,今后我国农民增收的难度还会不断加大,农民增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和对策。一、农民增收面临的新挑战首先,增加产量对增加收入将不会带来明显作用。在短缺经济时代,增产就能增收,因为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形下,产量的增加不会对价格形成负面影响,但在剩余经济情形下,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降低,增…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实践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美国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的英国模式.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在战略选择上坚持五个原则,在具体政策上要突出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冯海发 《统计研究》1986,3(3):39-4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农业经济学界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如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农产品成本、农业商品率、农民收入水平及增长率、盈利率等。这些指标都有着各自的作用,但是,仅用这些指标要对农业经济效益作出全面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单项经济指标仅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农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且单项指标之间往往还会出现相互掩盖的情形,比如,土地生产率的高水平,就有可能掩盖肥料等流动投入生产率的低水平;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也有可能掩盖机械等固定投入生产率的低水平。这说明,单项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海发 《统计研究》1993,10(1):31-35
中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效率不高即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效率,是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