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彦 《社会科学家》2007,(3):97-101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法律救济的特别程序,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公正性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然而,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实施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理论根源还在于其诉讼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阐明了再审程序与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不足,进而提出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兼顾公正与效率,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诉讼效益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白彦  吴言林 《江淮论坛》2010,(6):31-37,8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模型,理论研究得到,技能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经济利益的引导,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产生外部效应,这促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致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劳动力流动的双重外部效应,使得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存,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内地转移。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流动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文章所提出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论传媒监督     
司法公正是中国现代司法改革和建设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传媒对司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通过对传媒的研究,旨在揭示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传媒监督存在的积极意义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民法上其他请求权,如合同解除后的恢复原状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占有的返还物请求权等存在并存关系.在因同一原因事实而发生多个请求权时,应当从充分救济当事人权利的角度出发,基于不同的给付内容,首先考虑请求权聚合问题,即多个请求权基础共同适用,而不是首先考虑当事人可能获得过多的损害赔偿,而适用请求权竞合规则.即使存在请求权竞合,在请求权目的未完全实现之前,各请求权基础依然可累积适用,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建立银行信贷投放损失估计和产出缺口、通过膨胀率之间的模型,并通过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数据研究了不同经济周期条件下的银行信贷行为,并将这种信贷行为放入政府宏观调控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政府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行信贷估计偏差发生影响,在经济向下的周期中过量投放信贷,导致了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一旦政府在财政约束和通胀约束的条件下,退出刺激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行对于信贷损失的估计由乐观转向悲观,剧烈收缩信贷,于是,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将由过度充裕变成稀缺,经济剧烈下行,政府逆周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反而加剧了经济波动,给宏观经济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7.
与公司法之法定资本制不同,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规定的是授权资本制。因其固有缺点所决定,授权资本制引发了诸多外商投资企业出资不到位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对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注册资本制度进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加快,但显示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市场价格指数却呈现相反的运行态势,继2000年之后再次持续走低,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正确看待和客观分析当前的物价运行态势,有利于党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并适时采取新的调控措施,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极化涓滴效应运用到能源经济学领域,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是否存在空间交互效应进行收敛性和莫兰指数检验,采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H-H集聚和L-L集聚的特征明显,样本期以来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渐趋稳定;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样的指标在不同的区域作用轨迹不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兼容性将进一步增强,提升工业能源效率除了经济自身的内在动力外,还应注意工业节能目标的确定应该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各省的节能目标和节能约束监管应该是一个逆向的组合;在不同区域的工业节能政策组合设计上,要考虑发展阶段、增长模式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白彦 《学术交流》2007,(9):64-67
刑事审判救济程序是旨在发现和纠正判决、裁定错误而设置的一审后审判,其会引导刑事案件重新走回法庭,由控辩审三方参与进行审理。在该程序中,适格的被告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外刑诉法所回避。司法实践中,两大法系国家一般将原审中的原被告在救济审中发生程序角色换位,我国则是将一审中的控方和被告人视作救济审中的原被告双方,而救济程序中真正的被告人则一直隐藏于幕后,从而使刑事审判救济程序因诉讼主体的错位导致诉讼行为的移位。从诉讼程序的客观规律出发加以分析,刑事审判救济程序中的被告人应是原审法院,而且法院作为程序性刑事被告人是完全正当的,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原审法院程序性被告的归位应该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