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谭嗣同以太学说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将以太提升到世界观、价值观的层面加以认识,作为建构自己新仁学 思想体系的基础,并将科学观念哲学化,将科学价值普遍化,从而表现出泛科学主义的倾 向。以太范畴浓缩式地反映了谭嗣同对近代科学的信仰与追求。谭嗣同从以太出发,阐发 自己反对封建主义的日新说和人性论,体现出一种近代科学理性主义倾向。他崇信科学、 追求科学,试图沟通科学与哲学的努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之本体。但是老子的超越之道并非是自然界及其规律,而是超越的主观精神境界。“道生万物”,表明超越之道并非是抽象的逻辑观念,而是真实自然、与宇宙万物同体的生命境界。“天地不仁”中的天地不是纯粹的物理存在,也不是主宰意义上的人格存在,而是一种价值存在,只不过带有某种虚化的宗教人格意味。领会和诠释老子的天道观,宜从人生哲学的视域而不宜从自然哲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黄檗希运是临济禅的先驱,其禅学思想属于惠能———洪州一系。虽然希运重视《楞伽经》中的如来藏思想,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楞伽经》的真常唯心论。他从般若实相学立场去会通《楞伽》如来藏思想,体现出一种以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反对求知的,他关注的是本真的生命,认为知识会扰乱人的心灵,不能让人的心灵归于平静。庄子悲观地突出了知识对于生命的弊害。尼采是鼓励求知的,他关注的也是本真的生命,认为只有知识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保存生命和张扬生命。尼采借助知识来对抗当时人们精神的普遍萎靡不振,他乐观地强调知识对于生命的益处。尼采和庄子都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都是一种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知识观。庄子思考的中心是如何安顿生命,尼采思考的中心是如何创造生命,二人对生命的理解差异,造成他们对知识的态度与理解之不同。  相似文献   
5.
康德与孟子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上,康德和孟子都肯定道德价值的绝对性与人格尊严.在道德与幸福的问题上,康德与孟子都认为道德与幸福是对立的,但是康德通过"至善"来解决道德与幸福的对立,而孟子坚持儒家重义轻利的伦理精神,在道德上并不肯定追求个人利益或幸福的行为,并未自觉反思道德与幸福何以能统一的问题.在理性与情感的问题上,康德的道德体系是一个理性与情感二分的义理架构,而孟子的道德体系是一个理性与情感合一的义理架构.康德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感"并不同于孟子对道德法则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6.
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理论特点及其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朴初在建构人间佛教理论时,充分肯定了中国佛教沿着人间佛教方向发展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价值,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佛教历史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他正确地揭示和阐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幸福、建设人间净土这一当代人间佛教主题,并依据新的时代要求,提出和阐述了“佛教是文化”、“佛教与社会主义不相违背”等重要人间佛教命题。上述佛教观点和思想,鲜明地体现出赵朴初有别于太虚、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的思维表达方式、公私义利、道之偏正和经世出世等方面去阐明自己旨在"扬儒抑佛"的儒佛观.陆象山对佛教、禅宗的批评,具有浓厚的辩证理性主义色彩,超出了同时代新儒家的思想水平,非二程、朱熹所能比拟.陆象山在思维方式、实践工夫等方面不自觉地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陆学这种禅学化的新儒学,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点往往被已有研究成果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经历过由“技”到“学”再到“道”的三个主要阶段。谭嗣同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概念,提升到世界本体层面,并赋予近代自然科学以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普遍意义,从而表现出唯科学主义倾向。谭氏的唯科学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科学理性精神,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其中又夹杂着主观的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祖道一的洪州禅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惠能禅法思想。“平常心是道”集中体现了洪州禅学思想特色。洪州禅以般若实相思想为标帜 ,旁采《楞枷经》、《起信论》、《华严经》等诸种经教 ,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楞伽经》等所确立的真常唯心论 ,而是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有机结合。洪州禅在中唐的独盛 ,对新罗九山禅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纂于南宋的丛林宝典《禅林宝训》,在禅修之道方面 ,不仅继承了传统佛教止观定慧及惠能禅宗无心、无念的禅修方法 ,而且依据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挑战 ,提出了“以道德正心”的修心法门 ,突出了道德伦理在禅修中的地位和作用。《禅林宝训》这种儒学化、伦理化的禅修思想 ,不仅适应了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潮流 ,也是中国禅宗心性化之后的理论必然趋势 ,更是为了扶救宋代丛林戒律不持、道德不修之末法禅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