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美两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推论两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这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曲解与误判,原因如下:第一,世界各国的发展既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需遵循本国发展的特殊规律;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第三,相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判断中美两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否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建国后到现在为止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对外交往历程,即美国文化外交中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意识。如同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样,愈来愈强烈的扩张主义意识也在美国对外文化交往中表现出来。同时,随着本身国力的增强,美国逐渐由主要的文化输入国向文化输出国过渡。在此过程中,美国文化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弊端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两种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其任务是根除经济危机;而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异常波动,任务在于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劳动者绝对贫困,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的办法是生产关系变革;而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倾向降低,实质是有限需求不足,治理经济危机的办法是刺激消费需求。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整体发展规律为视角,把经济危机作为社会问题,理论视野更为宏阔;凯恩斯则以经济发展规律为视角,仅把经济危机视为经济问题,理论视野及适用范围相对局促,从而影响其理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由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个体消费需求的分散、互扰、不稳定,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约束,从而误导经济发展目标,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有三个构成要素: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构建要素齐全、内在逻辑统一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理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谭顺  丁兆中 《兰州学刊》2008,(3):47-49,42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目标发生多次演变,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及发展绩效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经济建设主要目标的不同,新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以追求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1978年至1996年,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1996年至2003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2003年至今,以追求综合效益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客观地讲,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目标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客观历史依据,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对这一历史所做的考察与评价都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可以做到既尊重历史,又有助于对现实问题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在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波动幅度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结构中占比很低、在不同收入群体中财产性收入增长不均衡,以及财产性收入增长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等.对此,应确立以下几点基本认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态势;财产性收入将成为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居民普遍获得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确立这些基本认识对于促进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等历史数据的分析,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大,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及公共消费不对称以及农民消费观念落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消费力理论。这一理论的历史生成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工人贫困的现象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制度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批判、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科学构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消费力理论主要探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消费力低下的社会制度根源以及未来社会劳动者消费力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马克思消费力理论旨在通过揭示劳动者消费力的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探明推进人的发展的根本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效益激励到成本约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润最大化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导致社会生产规模无度扩张、削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成本最小化则是一种约束机制,实现经济适度发展前提下的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可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是成本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成本约束必须是强成本约束,不同于放任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弱成本约束,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弱成本约束是为利润最大化目标服务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而强成本约束则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在维持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实行严格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