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赖伯疆 《学术研究》2007,(1):136-140
印尼华人外文文学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为印尼文学的产生带了头,在马来文学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印尼华人外文文学涉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表现各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反映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反映社会底层的各族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艺术形式多样,语种丰富,读者众多。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文文学,是海外各国社会生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海外各国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决定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海外各国的社会基础,其内部和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海外各地区各国的国情和社会变革,是制约海外华文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对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关键的。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华侨华人与当地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和经历,都遭受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残酷统治,进行反殖反帝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建设独立的新国家Z这些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澳门话剧始于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长期受到西方和香港的文化艺术影响的同时,在地缘、人缘、文缘上与祖国内地有密切联系。半个世纪以来,澳门话剧从沉寂到复苏、从传统和单一化到探索和多元化,曲折而顽强地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正> 文艺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的产物。反映论者历来认为文艺作品融合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对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他们作了正确的充分的估计。 从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向来都非常重视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文艺创作的重要影响。别林斯基认为:“如果他(指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戏曲,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在地方小戏的基础上吸收外来剧种的某些艺术因素而发展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剧种;另一是外来剧种流传到某地,同当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从而形成既有原来剧种特征,又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型戏曲剧种。粤剧属于后一类型的地方戏曲,它是由梆子二黄系统的戏曲同广东粤语地区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菲华文学中“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文文学中 ,普遍存在着“法律身份”、“文化身份”、“血缘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其原因是人们的居住国的生存境况与母国的亲缘遗传的矛盾、母国文化和居住国文化的矛盾和互比与抉择、母国和居住国多种社会因素的变异。这种“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其发展趋向有两种可能 :淡化、泯灭或保持、加深。“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 ,不仅存在于菲华文学中 ,也存在于中国以外的多国华文文学作品中 ,是海外华文文学中长期的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素质的扬弃与现代化的进程赖伯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是中华民族空前壮丽的伟业,全国人民是能动的参与主体,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与现代化进程的徐速和终极目标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斑烂多彩的海外华文文学,以独特的芬芳、鲜艳的光彩,成为世界文学园地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一丛鲜花.在它的发源地的中华大地,它也赢得与日俱增的人们的赏识.然而,人们对这种衍生在海外、与中国文学同源异流的文学,虽然说是似曾相识,但毕竟还是稍感陌生,因而,对它的“身份”和特征、前途,甚为关切,也颇多歧见.本文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华侨华人用英文创作的文学作品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美国文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华人英文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许多有利因素 ,今后还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文作家创作心态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华文作家创作心态管窥赖伯疆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几乎都公认,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的体现,而他们的心灵则是能动地反映了气象万千的客观世界,我国的文论家和作家们,就说过“言为心声”、“情发为辞”,英国诗人也说过,诗歌“是从心灵的旅途中”见到“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