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社会行动者的定位是不同的,其激励也大不一样。其中,中央政府承受着公平分配的社会压力,是改革的顶层设计者,肩负着制度供给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责任。地方政府是改革方案的执行者,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有很大的作为空间。社会组织尤其是垄断行业等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阻力,但他们又是松散的和软弱的,这也相应提出了选择和优化改革策略的要求。公民参与具有良好的内在激励,并有民主控制和达成共识等方面的意义,对公民的赋权决定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3.
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底座,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包含了大量微妙的调适和平衡。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各种社会事实纳入数字治理体系,对社会事实进行定义、测量和计算等,提高了治理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等维度的清晰度,但同时也更近距离地面对难以识别和穿透的屏障,面临大量难以消除的模糊地带。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清晰与模糊的张力,构成了当前数字化治理的基本矛盾,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各层面各环节,构成了基层治理的条件或约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承认社会事实的内在模糊性,适度地推进社会事实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理,特别是要从不同的维度适应、调节和控制清晰与模糊的张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效能,但也要克制数字加载的技术冲动,尽力维系和保留社会的自主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已经成为促动政府回应的重要引擎。笔者主要从政府及其官员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政府回应网络公共事件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政府回应主要包括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网络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舆情环境中,政府回应将遭遇到价值、技术、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紧张状态。政府回应说到底是一个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涉及信息不对称、权力与控制、利益的错位和双边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中的责任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治理的责任结构是指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在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角色。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治理行动体系最重要的组织化行动者,它们之间的责任关系对于治理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责任结构通常意味着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行动的限度和范围,以及为确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理工具;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即三者相互之间的权力与支配(或被支配)关系;行动者尤其是政府必须为其行动及其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雾霾污染考验国家治理的行动模式,公民参与雾霾治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现实必要性。在当前雾霾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面临的困境包括"搭便车"行为与"囚徒困境",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不完善,个体行动乏力,缺乏法律保障、制度保障与组织保障等。公民个人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在源头上直接参与雾霾的防治,进而参与雾霾的公共治理活动。政府要建立大气治理信息共享渠道,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多种信息收集渠道,汇集对大气治理的意见和建议;把公民参与纳入环境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公民参与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促进或推动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应发挥其组织和专业优势。此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是雾霾治理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可变性,也是不均衡分布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主体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差异化的信息处境,成为分析社会行动及其策略的工具。不仅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国家治理领域也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具体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国家也经常是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受到信息短缺或偏差等问题的困扰。国家通过集中化的信息普查和分散化的摸清底数等途径来采集信息,目的都是要系统性地获得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破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事实塑造了信息短缺的焦虑、搜索信息的冲动、完备信息的想象以及信息保密的本能等扭曲效应,构成了国家信息化活动的基本底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正视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重构和优化国家治理的信息机制,着力跨越信息不对称的陷阱,最终提升国家治理的准确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上公有公共设施致害事件频发,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法律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归责原则、赔偿义务机关和赔偿方式三个方面,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理论方面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构成了特定的治理节奏。治理节奏是对治理过程的速度及其变化的描述,包含了快与慢的不同样态,是观测和理解国家治理变迁的重要维度。加速与减速是治理节奏变化的两种基本动作。加速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特征,也建构了现代国家治理的主旋律。但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也提出了审慎或适度的减速要求,推动了治理节奏从快到慢的转型。协商民主的发展推动了多元主体的参与,增加了治理过程的动作,提高了协同活动的密度,拉伸了治理活动的流程,也优化了国家治理的节奏,具有让治理节奏慢下来的重要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加快治理动作的速度,增强治理过程的回应性和敏捷性,也需要更加审慎和精致的治理,建构进退裕如的治理节奏。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的视角考察,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改革形成的纪律空间,具有在场、透明和面对面互动等空间属性。其中主要包括了基层公务员、来办事的民众和工勤人员等三种社会角色的活动以及互动。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运用透明化技术、排队的技术、在场控制的技术和标准化技术等技术来实现对空间的管理,其中也很容易产生身份的冲突、知识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等问题。虽然行政服务中心贴上了鲜明的"服务"标签,但其实际上是一个精巧和隐蔽的纪律空间,无处不在地呈现并再生产着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被)支配或(被)控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