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战期间少年儿童抗日团体风起云涌,其中被誉为“中国儿童界三大明星”之一的“孩子剧团”宣传活动卓越,受到周恩来、郭沫若、茅盾等革命领导人和文化名人的关心,这其中就有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孩子剧团”是抗战期间冼星海帮助最多的少年儿童抗日团体,他与“孩子剧团”的交集主要发生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他曾多次教授“孩子剧团”唱《游击军》《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指导“孩子剧团”参加演出和开展歌咏活动,还为“孩子剧团”团员走上艺术道路提供帮助等。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也影响助推了“孩子剧团”后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孩子剧团以"抗战救国和联合抗敌"等为主基调,编辑《孩子剧团从上海到武汉》《儿童副刊》《抗战儿童》等书籍报刊,不仅在沦陷区影响巨大,也有力促进了国统区儿童报刊书籍的发展,对当时全国儿童书刊的繁荣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五年间,孩子剧团制定的"集中精力,宣扬自我""抗战第一,团结至上""反对独裁,联合抗日"的编辑思想凸显战时倾向和审美趣味,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不少新文学作家纷纷“勒马回缰作旧诗”,旧体诗词再次勃兴并掀起创作高峰。战时语境下,诗人们用“旧形式”弘扬抗战精神和抒发爱国情怀,将抒情形象的塑造作为旧诗词创作的美学目标,表露出鲜明的时代印痕和主流意识形态。但遗憾的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抗战旧体诗词研究与创作形成巨大反差,其价值意义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毫无疑问,战时语境下的旧体诗词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不应该被排斥于抗战文学之外,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孩子剧团是抗战时期一支由少年儿童组成的以文艺为斗争武器的宣传队伍,因表现卓越受到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与上海、武汉、重庆时期的孩子剧团联系紧密,他不仅为孩子剧团推荐了稳妥的落脚点,还给其编辑的书籍《孩子剧团从上海到武汉》《抗战儿童》题写书名,帮助剧团补习文化知识,提升文艺演出水平.他全方位的帮助为孩子剧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沫若号召大人们向孩子学习,还多次撰写文章赞扬孩子剧团.他在《洪波曲》中以《孩子剧团》为题记录孩子剧团的事迹.郭沫若的关心帮助推动了剧团的发展,还对抗战大后方其他少年儿童团体的壮大起到了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乃超与“孩子剧团”相识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都是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艺的中坚力量。在抗战时期,冯乃超与“孩子剧团”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剧团的默默支持者和指导者。具体而言,冯乃超与“孩子剧团”的关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第三厅成立后,冯乃超作为第三厅中共特支书记,兼管“孩子剧团”的党务工作,关心成员的生活与教育;二是第三厅改组、“皖南事变”发生后,冯乃超直接领导“孩子剧团”,指导他们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开展抗战宣传活动,并指挥剧团骨干进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这些主张在"孩子剧团"的自我教育中得到体现.抗战期间,"孩子剧团"不仅是大后方一支重要的抗战宣传力量,也是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特邀团体,还是其山洞教育示范团成员.陶行知日常备忘录《衙备忘》对"孩子剧团"住址、演出信息、团员姓名、票款及"孩子剧团"参加生活教育社名单等记录详细.他还接收解散后的数名"孩子剧团"成员入读育才学校,充分体现出对"孩子剧团"的关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