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俊琏 《阅江学刊》2010,(3):128-134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文化史、学术史,其中《集部》则是一部叙录体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其大小序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提纲。《集部总序》讲《四库全书》集部分为五类的原因,认为集部的别出,是汉代文词自觉的结果,文词的自觉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楚辞类序》对《楚辞》别出一类的原因从传统和形式上作了分析,但未能像《隋志》那样从思想内容上阐述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列的原因。《总集序》讲总集的源头和分类,它提出的《诗经》是集部之祖的观点,是对经学传统观的挑战。《诗文评序》把诗文评著作分成五类,并对各类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诗文评”在目录学中的地位嬗变作了说明,大体理清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伏俊琏  王晓鹃 《求是学刊》2008,35(2):134-138
<老子>非一人一时一地写成,而是经过后学多次补充、加工、阐释、整理而成.<老子>最初由老聃口述大义,其后学整理成最早的传本,老莱子和太史儋是<老子>在流传过程中的整理和再次加工阐释者.<老子>初稿成于春秋末期,最后写定在战国末年或汉初.李耳是汉代人对老聃的另一种称谓.  相似文献   
3.
伏俊琏 《兰州学刊》2006,(10):63-64
本文首先对敦煌本《秦将赋》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证,然后对其描写手法、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敦煌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佛教典籍对地狱世界残酷的描写对该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师旷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主乐太师,同时也兼有瞽矇的身份,即以歌谣的形式向王侯贵族陈述王室的历史.<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师旷六篇",虽不是师旷所作,但它们传自先秦,皆以师旷为题材.<汉志>"师旷六篇"皆散佚,但我们仍可从相关史料中辑出与其相类者六篇.这六篇作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体制上由客主双方展开论辩,论辩的过程并不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是展示双方的才智;辩词语言通俗并且押韵.大量的歌谣韵语夹杂在散文之中,说明它们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大众文艺.这类可称为杂赋体小说.第二类的特点是以散文的形式层层递进,进行叙事,可称为散体小说.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体制上保存着讲诵的技艺特征.这对探讨小说的起源和流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嘲杂赋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6.
敦煌俗赋的类型与体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俗赋可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歌谣体俗赋三种类型。早期文人赋开头有一段故事引子,就是从民间故事俗赋发展而来的。对问体的文人赋则是继承了早期民间争奇斗胜的形式,以争辩的方式安排布局。敦煌歌诀体俗赋,是汉代民间歌谣体俗赋的延续,其文体为赋而非诗。文人的诗体赋是汉代赋体分化的结果:不是赋向诗靠拢,而是诗从赋中分化出来。敦煌写卷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不以赋名篇的作品,像"词文"类,究其体制归属,仍当为俗赋。通俗文学文体的差别主要是由其传播方式或表演形式决定的。敦煌俗赋同文人赋的区别,更多反映了中国文学源同流变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杂赋"中的中贤失意赋,是不得志或下层知识分子自我嘲谑、抒发愤懑之情的赋作,其特点是语言接近口语化,风格诙谐,现在还可以在相关史料中找出类似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由赵逵夫先生主编,赵逵夫、贾海生、韩高年、裴登峰等共同撰写的《先秦文学编年史》,2010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赵先生等人10年辛勤劳动的结果。全书130多万字。书前有傅璇琮、李学勤先生的序言,对本书的学术价值作了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中期,齐国的淳于髡长于论辩,善于调侃,在宫廷中成功地运用民间论辩讲诵伎艺,在滑稽诙谐的氛围中进行讽谏,留下了类似于对问体杂赋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和由淳于髡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故事性、论辩性和行文通俗、大致押韵,表明了这些作品的口诵性质。  相似文献   
10.
池万兴教授的新著《〈西藏赋〉校注》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赋学研究的一份最新创获,可喜可贺。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乾隆御制《盛京赋》道夫先路,接着又相继涌现出大批作品,如纪昀《乌鲁木齐赋》、吴兆骞《长白山赋》、王必昌等同名《台湾赋》、高拱乾等同名《澎湖赋》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