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本文是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转型的动因探索:通过社会行动的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关系解读》一文的基础上所做的更进一步的研究,仍以非政治公共领域的主体行动为支点,在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制度与法律之间搭建桥梁,并通过主体行动实践在这几者要素之间的博弈分析,揭示非政治公共领域主体是如何通过行动实践促使社会结构变迁和转型的,从而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转型之潜在动因,并试图对社会行动理论做更深入的诠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在定县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取得实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村民自治中农村公民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之间的落差及对中国农村的公民权建设的剖析,揭示中国农村公民权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探索中国未来农村公民权建设的模式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华北定县农村调查为基础,揭示出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是以权威性自治为主、依法自治为辅的混合型治理模式,要使农村社会实现从权威性自治向依法代表性自治的转换,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制定法与民俗习惯的各自利弊和相互间张力的分析,对如何用该张力去制定与民俗习惯和农村现实相适应的良法,从而实现这种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并最终影响村治的历史向度做出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具体包括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行为主义、现象学、冲突论与进化论、符号论、交换理论、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解释学、博弈论和系统论等范式,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现象学、常人方法论与符号论、戈夫曼拟剧理论、卢曼系统理论、批判主义、女性主义和全球化理论在法社会学研究与运用中的最新发展,对法社会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对所有这些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特点与运用做系统梳理与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套总体原则、普遍要求与特殊性,从而为推动当代中国法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和探索科学的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或刑罚执行完毕后,实施同一行为被处以相同刑罚的罪犯,其改恶从善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的价值或功能大为不同.究其原因,这涉及一个深层次的、远超于一个国家当前刑法、劳改法所规定之层面的东西,也远超于目前一个国家的行为矫正体制所及的层面.本文即从当前各国刑律已经注意到的罪犯主观恶性溯源至罪犯的本性与犯罪潜能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6.
非政治公共领域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本土概念,它是包容了抽象与具体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一个立体性范畴。这个范畴是通过组织、制度、文化与运动等一些重要载体来体现和表达的,具有非政治性、公共性、契约性与独立性、合法性、开放性与非营利性等特征。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非政治公共领域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当前呈现出混合、现代性、公共治理、建制化等特征,但总体上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声音还很弱、力量也很单薄。若要真正走向民主与法治、实行治道变革、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非政治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7.
立基于全球视野,对近三十年来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变迁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总结出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四大新特征,即"理论与方法的融合"、"宏观与微观的穿梭"、"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及"以问题为结点的跨学科研究"。这些新特征有各自的特点并主要运用于不同方面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与方法不断趋于多元化,围绕问题的结点不拘一格地使用,旨在达到对问题的透彻剖析与说明。这些创新也使传统研究方法得以从困境与局限中释放出来,为法社会学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存在由来已久,其变迁与发展除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紧密相联,还有其自身的精神文化起源和内在的精神逻辑.本文试图从法社会学的视角,以历史主义的研究方式,通过对中世纪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律,到近代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一直到当代作为文化的法律的变迁做一深度剖析,揭示出法律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内隐的精神源动力,阐析与展示法律变迁的精神缘由和内在逻辑.这无论是对当下促进立法的科学化,培植全民族的法律精神,还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立法首先要符合一个总要求,这就是将自然法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实在法之中,让实在法始终置于自然法"光辉"的"照耀"之下,这样的立法才能满足促进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才真正称得上科学。为此,须了解什么是自然法与自然法的精神,什么是实在法,如何将自然法精神有机地融合进实在法,这是总要求的核心与重点。现代立法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对传统法律的继承与创新,二是西方法律的移植与本土化,三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包括政策条例、地方法规、民俗习惯、司法解释等的适用反馈。每一条路径的运作都需要有高超的艺术与智慧才能达到科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