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由于假借字、同形字、古今字等用字、造字现象的存在,使得文字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更加的不平衡、不整齐,出现了同词异形和异词同形等现象。古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记录多音节的单纯词时,字与词则为完全不同的东西。汉字独特的表意属性虽为我们解词提供了线索,但字形的构意并不同于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意义。这些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性,使用字与造字不相应,文字与文词不相应,增加了训释过程的复杂性,以至于造成了诸多误训。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本是一个动态统一过程,具有不同的方面、层次和阶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也当如此观。"文、行"是孔子所教的学习内容,亦即"博文"、"约礼",蕴含"文、武之道"的《诗》、《书》、礼、乐是其具体所指。"文、行"各有高低、本末、内外等层次和方面,并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不断递进上升。"忠、信"则是孔子所教的为学方法,作为一种合内外之道而贯穿学之始终,由此决定了孔门"为己"之学的品格,是学有所成和学者自身主体自觉、独立人格得以建立的保证。"忠、信"之"质"与"文、行"之"文"统一于"好学"、"崇德"的过程中而文质相成,"徙义"、迁善作为为学的外在原则实现了为学的由情入理、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5.
"礼"为春秋时代评判个人、国家等行为主体的通行标准,在《左传》中即体现为"礼也"非礼也"断语的大量使用.《左传》以"礼"进行评判时遵循"常事不书"的原则,评判范围以人事中的政事为主而鬼神之事较少,吴、楚等国已纳入与中原诸国相同的价值评判体系中."礼也"非礼也"中所包含的"礼义"与"礼仪"之分,体现了春秋时代对于"礼"内在正当性、合理性的自觉探索,散发着强烈的政治实践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段熙仲点校本《仪礼正义》是以新式标点整理点校《仪礼正义》的开山之作,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向为学界所倚重。然礼书难读,整理点校中难免有所疏失。今以《少牢》篇为例,列举其中所存在的分合失当、书名篇名误标、引文与释语相混、破句等标点失误60余则,略加按断考证,以祈有助于《仪礼正义》的阅读研究和进一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