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形式承担着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拯救现象,建构知识"的历史任务.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宣称形式是第一实体.本文将从形式与质料、形式与个体、形式与定义,以及形式之为第一实体等方面,来考察形式在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视野下的学科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交叉和会聚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项(Central Item),学科会聚与交叉必有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科或学说,这是确定首席专家的依据;(2)关联域(Context),即构成该学科会聚的以中心项为主的相关领域,这是确定准入人员、准入项目的依据;(3)学科间性(Inter-disciplinity),这是学科交叉会聚所产生的新的质素,即新的前沿性领域、新的关节点,也是学科会聚所要探索的新知识.一个新的科研群体是否有前景、有地位,主要取决于对"学科间性"这一新的知识宝库的把握程度.学科会聚背后是人才的会聚,而人才会聚时所释放出的凝聚力或离心力都远远大于一般素质的人员,因而除了科研群体的共同信念外,上述三个理论可以说也是处理科研群体人事关系的依据.此外,还必须有共同的跨文化的视野.因为学科的分化是在希腊及近代的西方文化语境下发生的,而学科的交叉与会聚已超出单一的语境.凝聚于一个群体的学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有的涉及不同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生命科学、环境问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有无跨文化的视野可以说是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承接《形而上学》Ζ13的论证,在Ζ14中针对柏拉图分离的理念或形式,先后以其无法解释实体的统一性(unity)、同一性(identity)、种(genus)与属差(differentia)的关系等问题而否定了理念是实体,并指出分离论将导致形式的来源这一假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对于康德的先验图型论理论,研究家们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是“康德哲学中最美丽的地方之一”,①有的则认为它显得“矫揉造作”,②“像似画蛇添足”。③本文的写作不是为了简单地表明一种立场,而是要在详实论证的基础上,说明图型论乃是康德知识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  相似文献   
6.
幸福观是斯宾诺莎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此从 4方面加以探讨 :一是幸福的前提即人类获得最高幸福的可能性 ;二是幸福与知识的关系 ;三是幸福与德性及克制情欲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是通往幸福的神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摘 要: 《卡尔弥德篇》最令人惊异之处就在于,这部对话的最大篇幅及其思想重心居然都落在对于知识问题的探讨上。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知识论”呢?这种知识有益吗?为什么对于节制这个单一美德的探讨要落脚在这种“知识论”上呢?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解答。我们认为,《卡尔弥德篇》中的节制论所最终导向的“知识论”乃是一种包括“知之之知”和“不知之知”在内的完整的哲学式自我认知,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节制的自知及其审查性功能。苏格拉底反复用这种察己察人的节制警诫未来的僭主格里底亚要懂得谦敬知耻和自我克制。 关键词: 柏拉图;《卡尔弥德篇》;节制;自知;知识  相似文献   
8.
论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问题在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等同于"其所是的是",又认为形式是"这类",是一物"内伏的是因",是最高目的。理清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这些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是理解其实体学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