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这三重视角来审视。就深厚根基而言,它表现为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年奋斗的理论升华和“世界之问”的求索回答;就根本逻辑而言,它体现为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逻辑、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逻辑、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实践逻辑和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的政党逻辑;就实践遵循而言,它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和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的历史奇迹。这三重视角是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文化是指区域成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的总和,它具有独特性、共享性、整合性、凝聚性、开放性等特征,并有自身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认为构建区域文化必须注重形成特色、人文内涵、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更要有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体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协调的平衡机制的有机统一,二者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在矛盾中和谐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公民身份及其社会保障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身份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基础.探讨公民身份必须以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实践来考察其公民身份的具体形态.目前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失导致其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宪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思想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观念惯性致使农民个体权利被长期忽略以及农民缺乏主张自由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就必须确认其土地产权,使其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社会保障诉求渠道.失地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必然是一个进行社会抗争和政府赋权相互融合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干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宣传队与红军教导队、党团训练班与政治训练班、政治课、洗党活动等途径来进行,其方法包括说理启迪法、行为指导法、实践锻炼法、意见沟通法、制度保障法、正面引导法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期间,把干部教育作为苏区教育的核心,领导创办了各类干部学校。学校把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干部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提、适度发展原则、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理性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对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有关于胡锦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对胡锦涛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的阐说;对胡锦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剖释与研究;对胡锦涛的德育理论思想的思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其早期革命经历中,注重人才培养,坚持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我修养感染人,以创建进步组织团结凝聚人,以创办报刊、撰写文章启发人,以办学为依托培育人,主张人才全面发展,讲求自修教育,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我党干部教育的最初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