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1.
2.
语言底层理论揭示了底层现象的存在须有两个前提:一是民族底层;二是语言转用。底层理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底层”一词已经跟接触语言学的“母语干扰”等概念合流。汉语底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重点探讨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但无论在底层词、底层音系特征还是底层形态一句法方面,都存在判定标准问题及其它争议。作为南方方言之一的平话不应放在底层论的视野中研究,从汉、壮语接触历史与现状看,平话受影响的机制属于母语干扰或借用。  相似文献   
3.
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量式合成词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来源各异,主要有三种:一是上古汉语“名·量”式发展的结果;二是N-N式偏义复词后N量词化的结果;三是类推作用的结果。量词的典型程度及不同的来源造成了名量式合成词内部共时层面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为中心的索绪尔符号理论并未关注语言系统中的指示符号,因而在处理指示符号问题时困难重重。叶姆斯列夫对索氏之思想大胆改创,建立起一个更为精密、可操作性更强的语符模型。基于此模型,指示符号问题亦可在语言学本体视角下得以解释。概念化(指称)和功能化(指示)是符号内容形式将所指对象纳入其实质的两种基本途径。与指称符号不同,指示符号对混沌体进行划分及形式化的同时,构建起一个相对区别的功能(关系)网络,并以此区分所指对象,故而并不亦无需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诗歌中的语象符号是一种引导审美感受和传递美学信息的艺术语符。语象符号的形成是对日常语言这一庞大初始符号的改造和变异。朦胧诗语象言此意彼的变异过程在符号学视野下实质是语象符号在特定诗歌系统中的再符号化过程,该过程通过隐喻方式和作为中介的诗歌语言系统得以实现,朦胧诗语言运用大量语象凸显其反传统、反日常的语言张力。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