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古长城”“毛泽东”形象的视觉符号化以及将中国政治文化置于国际舆论场等视觉说服技巧,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解放区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制造民众的身份认同,实施文化情感动员。但这种视觉实践未能因时而变,导致“摄影八股”的滋生,部分消解了图像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2.
湖南卫视新综艺的文化转型是以“青春中国”为基本语境,围绕电视“文化综艺”的话语体系而展开的视觉符号使用与意义生产实践。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接合实践。为了规避“泛娱乐”全民狂欢式的市场文化危机,湖南卫视新综艺善于激活、征用一系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公益、乡村振兴符号与“新综艺”话语之间的勾连,构建“弱娱乐、强价值”的“话语性场域”,以及“娱乐话语”与“主流话语”互动式的接合关系。这种意指实践不仅增强新综艺“新主流”文化话语的价值赋能,重塑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共鸣,凝聚社会力量的共同信仰,重塑“想象的共同体”,而且通过与主流价值观相勾连的视觉修辞策略来强化节目的正当性,赋予新综艺改版行为一种合法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吴果中 《云梦学刊》2007,28(3):37-39
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效力行驶对民族国家的整体营建,是中国报人传播事业的文化特质。以《良友》画报为个案进行分析可以见出,中国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民族国家想像性建构之间表现出一种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4.
论象喻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果中 《云梦学刊》2001,22(6):65-67
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象喻批评是通过以形象作比喻的方式实现自我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与“比兴”、“比喻”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和质的相似性。象喻批评启端肇绪于《诗经》、《周易》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批评方法,至晚唐进入一种审美意境。宋代以降,佛教渗透,象喻批评禅化。  相似文献   
5.
吴果中 《船山学刊》2005,(4):139-141,178
胡适在二十岁踏上留美之路之前,曾主编过<竞业旬报>.它是我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报刊之一.在全国和当时风云的上海来说,虽不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刊物,但于一部分上海的青年中,却起了启蒙民众和宣传革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