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体相同而略早。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期,濒于总崩溃前夕,表面上的繁荣和稳定,已掩藏不住内里的黑暗和腐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象《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样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不是偶然的。跟《红楼梦》从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的衰败过程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不同,《儒  相似文献   
2.
《考城隍》列于蒲松龄自编的《聊斋志异》手稿本中的第一卷第一篇,但明伦在评论中说: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由于《聊斋志异》并非严格按照编年结集,因此我们今天无法确定到底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这祥一位作家:他生活道路坎坷曲折,个性鲜明,感情丰富,思想复杂而又充满矛盾。这些都真实地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苏轼的某些诗,哪怕是一些小诗,用典不多,词句也并不艰深,粗看似乎不难索解,但是如果不联系到他创作这些诗的生活背景,联系到他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思想感情,共实是很难其正读懂的。据传范成大曾希望陆游为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此,对苏轼的评价有两种极端不同的意见。过去,曾经有人认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作家之一,甚至把他和杜甫并列起来,说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本可超越的;最近,有人在反对这种意见时,却又走向另一极端,对他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的创作的基本倾向是反动的。这种分歧的产生,主要是来自对苏轼政治态度与政治生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形象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空形象的特点是亦真亦幻,幻中寓真。这个形象的创造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历史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他的“强者为尊”和追求自由的思想性格与明代中后期进步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李贽的尊贤思想和童心说在他的身上都有着鲜明的表现。他的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等美好品德,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孙悟空的斗争智慧也多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小说在奇幻描写中时时透出世俗社会的人情事理。孙悟空形象的童真童趣,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6.
怀着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的愤慨和不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揭露和抨击贪官污吏的作品,也写了一些表彰和歌颂清官廉吏的作品。对于这两类作品,论者每多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这两类作品反映了蒲松龄政治思想上的矛盾,理由是:揭露和抨击贪官污吏,是对封建官僚地主黑暗统治的深刻揭露,而表彰和歌颂清官,则实际上是维护封建统治。把这两类作品对立起来,扬此而抑彼,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允的,也不符合《聊斋志异》中这两类作品和作者蒲松龄的思想实际。对于文学作品的思想评价,不仅要看它写了什么,还要看它怎样写,看它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一《东坡志林》,又题《志林》,是苏轼的一部笔记文集。这部书传本不一,有一卷本、五卷本和十二卷本,较常见的是五卷本。各本内容互有出入,有的甚至歧异很大。例如南宋人左圭辑《百川学海》所收《志林》一卷,存史论十三篇,与明成化刊本《东坡七集·后集》卷十一所录《志林》十三首同;清人马俊良辑《龙威秘书》五集所收《志林》一卷,则纯为笔记小品。通行  相似文献   
8.
吴组缃的一生,由创作小说而研究小说,因此他的古典小说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基本的学术特色是:丰富的历史知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历史分析;精细独到的艺术鉴赏;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和发展规律,作出了精到的概括;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明畅通达、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平易亲切的文风。  相似文献   
9.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还有他崇高的人格魅力。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奋厉有当世志”。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事功,而是爱民和为直道而献身,处穷时仍不忘兼济天下之志。二是忠言谠论,直而不随,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三是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四是和诗歌共有着生命。他对自己平生功业的评价表现出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有“诗能穷人”的深切体验,却认同“诗穷而后工”的观念,自觉地在穷蹇的境遇中追求诗艺达到新的境界,表现出极可宝贵的气骨与诗胆。  相似文献   
10.
1957年四川大学学报第四期上发表了曾君一先生的“鲍照研究”。我们读了之后,感到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提出来就教于先生。一、在政治上对鲍照估计过高曾先生在“鲍照研究”中说:“鲍照个人的历史,就是新兴势力和陈旧势力进行斗争的历史”。曾先生认为这种新旧势力的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寒门”与“世族”的斗争,反映在文学上就是较广泛地反映现实的鲍照一派与词藻华丽、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