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提出的“三螺旋场”和“三螺旋循环”概念进一步推进了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三螺旋场概念旨在解释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股螺旋之间存在的相对独立和彼此作用的本质,说明三螺旋的生成原理、静态表现和动态演化特征。三螺旋的生成原理在于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本质和多主体特征,静态表现为“内核外场模型”,而动态演化过程则在于纵向进化和横向循环。发生在三股螺旋之间的三螺旋循环揭示了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以人员、信息和产品流动为特征的相互作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之间关系构成了一个三螺旋模型,可将此关系网络的新体制模型推广为三种选择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进化模型。两种相互作用的选择机制能形成一个轨道,而三个选择环境则有望生成一种管理制度。通过新进化模型既可理解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间关系的机构整合,又可理解财富创造、知识生产和立法等功能的不同。对于国家、部门和区域创新系统的说明便可以确切地阐述为一个实证问题:协同是否由关系网络的不同功能而产生?由此,该三螺旋模型使我们能在全球层次上,根据局部稳定(和潜在锁定)轨道之间的权衡,对比技术经济制度,研究某种经济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是否存在着第四个螺旋的问题已成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争论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提出可以将劳动力、风险资本、公众等看做第四螺旋。劳动力和风险资本可以纳入创新三螺旋的支撑结构,但公众则需另当别论。公众可能积极支持创新活动的开展,也可能因创新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反对和限制创新。无论如何第四螺旋的引入都可能导致原有的三方相互作用模式失去它的系统动力,需要一个更完善的模型兼并公众这个重要的维度,因而提出大学—公众—政府可持续发展三螺旋,作为创新三螺旋的补充,以在保持三螺旋动力的同时将公众因素纳入社会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4.
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中国技术哲学的奠基人。陈昌曙教授在数十载的学术生涯中 ,论著颇丰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先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创立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2 0 0 2年是陈先生从事教育工作 5 0年 ,开创技术哲学研究 2 0年。值此之际 ,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 ,将陈昌曙教授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呈献给学界同仁 ,以期引起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高潮。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是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也是陈昌曙教授传播其技术哲学思想的学术田园。在《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出版之际 ,东北大学一批从事技术哲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组织多次研讨 ,本刊将他们的部分研讨内容以笔谈的形式予以发表 ,期待引起更多学者和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