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个“历史决议”坚持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坚持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党史研究者不仅要以“决议”的基本结论为指导思想,更要遵循其分析与总结历史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和”是个精髓。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人之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和生、和处、和达理想社会的憧憬。自中共十六大始,“和谐”作为一个新概念被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这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刻程度,对当代社会发展把握的准确程度。它也表明了,共产党人力争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主动思考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共同问题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班禅及达赖交往频繁。这种交往,反映了中共对国家统一和西藏发展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党在民族、宗教、自由、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鲜明立场。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探析了中共中央对西藏社会发展的重视关注。  相似文献   
4.
周良书 《学术界》2001,(4):211-215
新时期反倾向斗争的重点从纠"左"开始,经过一次主要反"左"--拨乱反正,一次主要反右--平息政治风波两大中介之后,回到原来的逻辑出发点,得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逻辑结论.本文试图对这一逻辑发展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共若干次“三中全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召开过七次“三中全会”。新时期中共制定的重大决策,尤其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几乎都是由这七次“三中全会”来完成。七次“三中全会”体现了中共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表达了中共解决中国发展核心问题——“三农”问题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化角度看,辛亥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 国现代化三条道路相互斗争的结果。 它对中国现代化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的影响,又被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运动整合为 一股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使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变被动现代 化为主动现代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党内的反倾向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文初步总结我党在新时期反倾向斗争的历史与经验后认为 ,开展反倾向斗争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坚持“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 ,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一个与生俱来的头号难题,即在一个工人人数相对较少的国家里,如何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实现"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建目标.直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才在实践中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从而使这一难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思想建党的内容和形式等均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新时代,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坚持思想建党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必须以政治建设为方向、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纪律建设为准绳.这是从百年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又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 ,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三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和“非意识形态化” ;四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周良书  汪华 《学术界》2006,(3):177-180
1927年国民党上海市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劳工权益的法规和条例。这既是国民党国家对大革命时向劳工所作各项承诺的兑现,同时它也反映了新政权有利用这些劳动法规来安抚劳工、控制社会的政治企图。然而这些新政策所持有“保障”与“控制”的双重性质,也种下了它最终失败的根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