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雷 《职业》2012,(17):24-26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面向就业市场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学习过程适合学生自行组织实施,能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促进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技校生,最大限度地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投入学习。本文从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出发,探索适合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1990年的盐都县是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县,1994年10月一跃成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人们不禁思考:盐都巨变的高招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盐都.几天内,我们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请教、发放问卷等形式,对盐都县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接触和了解,收获颇丰,感受很深.我们认为:盐都县计划生育工作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3.
今年选择考研的人很多,估计报考明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也一定在一百万以上。但是在考研的百万大军中,到底有多少同学是在理智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之后做出了选择?当年徐小平老师极力抨击所谓的“出国无意识”,“为了出国而出国”;而今天的考研考场上,又有多少人是“考研无意识”,“为了考研而考研”?大学本科阶段的大规模扩招,使本科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大学降低门槛后迈入校门的新一代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原有的“天之骄子”优越心态或多或少还残存着,它和不断被媒体大肆渲染的“本科生零工资”等sensational负面消…  相似文献   
4.
5.
本世纪60年代,英国利物浦4个不知名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名叫“甲壳虫”的乐队。此后20余年,他们横扫了世界,在全球各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崇拜狂潮。大惑不解而又不知所措的西方社会同时目睹了一个被称作“追星族”的群体的出现。在成年人眼里,这些孩子们是疯了。到了1984年,“甲壳虫”乐队的主要成员约翰·列农在寓所外被一个狂热的崇拜者开枪打死。“追星”,在西方社会成了一场恶梦。  相似文献   
6.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苏联作家,其以伟大卫国战争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无意识现象。探索这些现象与无意识学说的关联,可以认为,正是瓦西里耶夫对该学说"有意或无意"的扬弃,丰富和发展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也深化着人们对苏联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兴起后,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下,我国的新闻传播体制将如何接受种种挑战,是新一轮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念为思想基点,探讨新闻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述发生于十年前的律师法与刑诉法冲突具有方法论意义.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提案答复存在合法性质疑.传统的"上位法-下位法"、"特别法-一般法"、"新法-旧法"等冲突解决框架无法解决所有冲突.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非同一机关,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不能作为划分法律效力位阶的标准.法律冲突的本质是法律适用的冲突,归根到底要在个案中进行价值权衡.在形式层面,通过对立法法第94条进行体系解释使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了对包括律师法与刑诉法冲突在内的法律冲突的裁决权,并依照宪法第62条第11项规定接受全国人大监督.实质层面,通过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排除律师法的规定,从而适用刑诉法.  相似文献   
9.
转专业政策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转专业政策为优化专业与人才结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完善招生制度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本文从我国实施转专业政策的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通过对国内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比较、转专业政策与其他专业选择制度的比较以及我国高校转专业政策同国外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比较,对我国高校转专业政策进行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周雷  王焕然 《现代交际》2023,(6):98-106+124
韩炳哲在《非事物》中,对信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信息社会让人们逐渐远离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物,转而去拥抱转瞬即逝的信息。尽管信息社会释放了大量的生产力,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休闲与游戏,但同时也加深了人的异化。信息的泛滥具有不稳定性,无法给予人们生命的意义,让人们的生活陷入无聊与乏味,并且能够操控人类。韩炳哲认为,扭转这一处境的方式是回到事物之中。尽管韩炳哲对信息社会的批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广泛的启发性,能够引发人们对信息泛滥的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